而在黃明哲和國內高層商議“后羿計劃”的時候。
上滬光機所和思維社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之后。
思維社的激光實驗室一分為二,一部分留下來繼續刷材料,一部分帶著新材料跟董寬返回上滬光機所。
與此同時,上滬光機所也派人過來神光儀器公司,幫助神光儀器設計X射線激光器。
上滬光機所動作非常快,董寬帶著人回去之后,他們迅速對于激光頭的材料,進行更換和調整。
光機所雄厚的實力,加上思維社的新材料和控制軟件,不到一個星期,就將激光器總能刷新到2437J。
距離預訂目標的3000J,只有563J的距離,這個結果讓光機所上下欣喜若狂,仿佛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12月21日,冬至日。
黃明哲難得回家吃了一頓飯,餐桌上是汕美傳統的菜粿和冬節餃,他夾起一個菜粿,沾了沾耗油。
剛好電視上,到了晚上八點鐘的國家新聞。
主持人:“……由著名物理學家楊院士、數學家黃明哲先生、物理學家王意方先生發起的大型粒子對撞機項目,經過相關部門是審核通過,正式命名為后羿計劃,后羿計劃總投資30億……”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觀眾也知道了這個計劃,和不明覺厲的普通觀眾不一樣。
那些相關從業者都大吃一驚。
科學之家也轉發了國家新聞的這一條新聞報道。
“之前不是說要投資幾千億嗎?”——空氣鮮甜
“搞不明白,楊院士和王意方在名單上沒有問題,可是為什么黃明哲是總工程師?”——將軍令
“將軍令,搜索一下黃明哲的論文不失相尾場加速器你就知道了。”——探險者號
“30億?確定不是3000億?”——科學怪人
“都是大佬,萌新瑟瑟發抖。”——海底撈
網絡上對于這件事議論紛紛,主要是圍繞投資金額、尾場加速器、黃明哲三個話題上。
特別是黃明哲擔任后羿計劃的總工程師一事,更是讓人錯愕不已,一個數學家當大型粒子對撞機項目的總工程師,讓人不禁浮想聯翩,總感覺有PY交易。
當然國內科學界,很快就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而冬至日第二天,黃明哲剛剛去準備返回中大,突然手機響了起來,一看原來是董寬。
“喂。”
“黃先生,好消息!”對面的董寬興奮的說道。
“董所長,能級達到多少了?”黃明哲一聽就知道肯定是激光器能級有突破性進展。
“3241J,達到了3241J。”
“看來現在是萬事俱備了。”
事實上高能激光器的突破,不僅僅對于尾場加速器有用,對于等離子體研究之中的慣性束縛方向,其作用也非同一般。
上滬光機所的神光3工程,本來就是計劃在2022年之前,實現1300J的能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