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被吸走到中子飽和碳液,通過三重溫差發電系統之后,叉開到另外一條管道。
通過一條管道,這些飽和中子碳液被輸送到三公里之外的碳液處理工廠里面。
穿著厚重防護服的工作人員,還有不在少數的工業機器人,將這些碳液注入離心機分離系統之中,碳液里面的氚很快就會被分離出來,然后用于敏機構容器保存氚。
至于這些氚要用來做什么,當然要用來造蘑菇蛋,畢竟核聚變反應爐生產的氚,不僅僅產量巨大,而且價格便宜。
加上現在世界局勢日益緊張,增加蘑菇蛋儲備,已經迫在眉睫了。
而且這些蘑菇造出來之后,以后就算是沒有用,還可以廢物利用,重新拆出來作為核聚變反應爐的核燃料,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而分離了氚和其他一些雜質之后,剩下的碳液可以重新送回去核聚變反應爐那邊。
看著穩定運行的核聚變反應爐,魏風和李志民、董寬等人終于放下心來。
“我們成功了。”董寬整個人癱坐著,卻難掩神情之中的喜色。
一旁的李志民也眼睛濕潤起來。
而魏風則呆呆的盯著玻璃窗外,實驗室里面的龐然大物,正釋放著來自太陽的力量。
他們成功的將金烏抓在這個籠子里面,讓其永遠不落日。
盡管金烏一號依舊非常的粗糙,還有非常多細節需要完善,而且還有非常大的改進空間。
萬事開頭難,一旦開頭成功了,后面也就不難了,畢竟可控核聚變方面,他們沒有石頭可以摸,只能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過去,而現在他們已經成功上岸了。
“風子,休息一下吧!”李志民一邊說一邊吩咐助手去拿一些吃。
“嗯!”魏風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他坐一旁的長椅上,閉目養神的按了按太陽穴。
“來,大家隨便吃一點,大餐只能等慶功宴了。”李志民招呼著總控制室里面的人。
不少人狼吞虎咽的吃著一些糕點,科研人員有時候過于投入,往往三餐不規律,容易得消化道慢性疾病。
“風子,你這一次可能會獲得共和國勛章。”李志民拍了拍他肩膀,將一碟餃子遞過來。
“明哲才應該獲得這個勛章。”魏風接過餃子。
董寬卻搖了搖頭說道:“要不是現在的形勢,你們應該可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
“諾貝爾?不提也罷。”魏風嗤笑一聲。
其他人也對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搖頭起來,特別是諾貝爾評審委員會取消了黃明哲今年的物理學獎之后,華國物理界已經對于諾貝爾獎死心了。
一個證明了引力波和引力子,又開創量子引力的學者,不能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那誰有資格獲得?
在金烏計劃之中,黃明哲和魏風倆人至少要占90%的功勞。
無論是激光器,還是等離子體控制模型,或者是發電系統,還是第一壁材料,以及重要的設計思路,都是倆人的智慧結晶。
至于董寬、李志民他們,只能說是工具人了,負責工程規劃和一些技術調整、查漏補缺,這就是他們的工作。
金烏計劃成功的消息,通過虛擬世界的上報,幽冥府的高層都知道了這個重磅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