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邊讓李愛國出手拔除這些暗樁,一邊在網絡管理委員會發起立法。
不能依靠暴力來解決這種事情,只有通過嚴格的立法,將造謠的犯罪成本提高,才可以壓制這種不良風氣。
現實里,被造謠者往往是百口莫辯,哪怕是事后證明了清白,其受到的傷害有時候已經不可挽回,比如承受不住壓力自殺了。
這個時候,法律可以還受害人一個公道嗎?遲到的正義,已經不能說是正義,只能說是法律的遮羞布。
而且網絡造謠,往往造謠者和推波助瀾者非常多,少則幾千人,多則幾十萬人,甚至幾百萬人,在法不責眾的情況下,這種事情一般不了了之。
這一次的提案之中,黃明哲交給了網絡管理委員會內部去討論,他并不打算參與其中。
……
作為網絡管理委員會之中,有提案資格的程序口,負責了這一次提案的起草,特別是社會研究群和法學群,就是主力參與者。
在這一次提案之中,他們提出了非常多新概念。
比如公民社會信用制度,一旦參與造謠被確認,將扣除公民的信用分,公民社會信用分為一百分,分為高信用級別(90~100),中信用級別(75~89),低信用級別(0~74)。
社會信用等級將影響公民的生活工作,可以通過社會服務或者慈善捐款回復信用分,但是歷史記錄是終身伴隨的,類似于案底。
而社會社會信用等級,一旦在過去出現過低信用記錄,后果就是不能進入公民托管社工作和參與網絡管理委員會,變相的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另外一個制度就是,言論實名負責制,任何人都有言論自由的權利,但是一旦言論出現錯誤,必須自己說明錯誤然后修改。
如果明知道錯誤卻不修改,或者造成巨大的影響之后,沒有及時修改自己的錯誤,并做出相關的道歉解釋。
后果就是造謠條件激活,進入追究當事人違法階段,這個時候由網管會下的邏輯器負責裁決。
而對于造謠者的處罰是非常嚴重的,扣社會信用分、罰款、勒令道歉、一定期限的禁止使用網絡等等,嚴重者甚至會直接進看守所。
在關于如何識別謠言上,程序口非常信奉黃明哲的唯技術方法論,建立了一個謠言識別系統,由于各個學科的學者建立超級大百科全書作為資料庫。
一旦在社評類文章之中出現不符合邏輯,或者以現實情況相違背的情況,系統將自動提醒發布者,讓其自動修改。
當然發布者也可以拒絕修改,然后強行發布,或者拿出證據證明自己的言論正確。
但是這些強行發布的言論,將直接進入人工審核階段,如果被確認是謠言,后果就是你號沒有了,還有可能被追究責任。
由于這個立法討論是在網絡上進行的,直接嚇得很多自媒體紛紛將自己的文章刪除了,不少人已經直接在論壇或者博客上公開道歉。
顯然這幫家伙是害怕被秋后算賬。
一時間關于魏風的討論熱度立馬下降了非常多。
不過科學院還是在官網上,發布了了相關的解釋和評選過程。
肯定了魏風在學術上和在后羿計劃之中的重大貢獻,顯然科學院也知道事情的輕重,金烏計劃是絕對不能暴露出去的。
隨著科學院出來澄清,魏風的風波才漸漸地消停下來。
不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國內在農業上的應對非常及時,壓制了糧食危機的爆發。
而東南亞和天竺現在已經出大麻煩了,2015年的早稻注定絕收了,一場席卷亞洲的糧荒正在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