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雪茄”達到指定位置,工作人員輸入密碼,按下紅色按鈕。
隨即“雪茄”爆開,無數的粉末從中散發到海水之中,這些粉末一遇到海水,隨即出現了激烈的化學反應。
一種類似于巖石的物質,從海水中瘋狂是“生長”著,不到十分鐘時間,暗礁一側就出現了一塊面積十幾個平方米的陸地。
與此同時。
新洲號正在不斷的向海里投放著“雪茄”,隨著這些粉末不斷的釋放出來,一塊塊巖石凸現在海面上。
6月3日早上。
旭日東升,此時的華陽礁已經和八公里之外的暗礁連接在一起,形成一片面積高達1.6平方公里的島嶼。
被人工制造出來的陸地,比漲潮時的海平面還高出3米左右,整體呈現灰白色。
今天的造陸工作依舊在進行著。
而礁長張衛則帶著一群駐守士兵,在安裝著一些設備,這些設備是之前李諾真船隊卸下來的物資。
踏上這些昨天才制造出來的陸地,一眾士兵們都非常好奇。
“礁長,這地靠譜不?怎么感覺有點不踏實。”
其他人也踩在上面,覺得這種陸地不太安全,畢竟一天造了1.2平方公里的陸地,要知道華陽礁附近的平均水深在50~100米左右,可不是什么淺灘。
張衛笑罵道:“不安全會拿到這里用?手腳麻利點。”
“好嘞!”
由于沒有使用模板框架,這些人造巖石顯得有些野蠻生長的狀態,表面上凹凸不平。
幾個人穿著防護服,背著一個農藥噴箱模樣的箱子,另外幾個人提著一條抽水管。
看到明顯的溝壑,就一個人噴造石劑,一個人噴海水,通過這種方式迅速的制造巖石。
在他們的努力下,很快便平整了一大片陸地。
而正在海里造巖的新洲號,正在之前的暗礁南側造巖,形成一個L型布置。
今天改造的那一部分陸地,就是一條3公里左右的飛機跑道,以及給加簡易的機場塔臺、雷達站、補給倉庫等等,預留的位置。
兩天之后兩艘五萬噸補給船,停靠在新華陽礁的簡易碼頭上,此時的已經變成了一個“土”型分布圖,面積擴大到3.6平方公里。
一個團的力量隨著補給船增援到華陽礁上。
而在南安礁附近的一處暗礁上,李諾真船隊同樣是通過造巖劑,迅速在暗礁周圍制造陸地,而且規模比華陽礁還要龐大。
不到一天時間,便造出一個“十”形狀的人工島嶼,面積高達2.4平方公里,同樣是部署了一個團的力量在上面。
除了李諾真船隊,還有其他四個船隊,在做相同的事情,通過暗礁或者無人島礁迅速的建造人工島。
這種造巖劑是思維社材料研究所研發的一種特殊催化劑,可以讓海水之中的氯化鈉和鈣離子、水分子產生化學反應,形成一種固態的巖石質物質。
至于會不會對環境形成影響,唯一的影響,可能就是海水會變淡,也就是氯化鈉的濃度會下降。
不過這個氯化鈉濃度下降范圍僅僅是島嶼周圍,很快就會被其他海域的氯化鈉補充平衡,就是相當于一條中等淡水河流注入了海洋,不會對于海洋造成影響。
除非超大規模的填海造陸,比如一次性建造幾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這就可能會造成可怕的生態問題。
對于可能出現的生態問題,科學院方面已經進行了成分了模擬計算,確保將生態問題降低到最小。
不過華國眼中的小規模造陸,在別人眼中,那簡直超大規模。
面對這種步步為營的推進方式,那些相關的國家,除了抗議還是只能抗議。
反正大家各行其是,你抗你的議,我造我的島,我就是不鳥你,大流氓耍起流氓來,誰能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