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僅僅是思維社旗下一個實驗室的運算力,而擁有大型計算機中心的夢幻公司,其中運算力是用萬兆來作為單位的。
這也是目前虛擬世界可以快速發展的內在動力,強大的硬件基礎,讓軟件可以放飛自我。
擁有最高權限的黃明哲,直接登陸了超導體實驗室的內部網絡,戴上腦波眼鏡之后,他并沒有進入虛擬世界,而是啟動腦控系統。
手打再快,也沒有腦控輸入快,大腦飛快運轉起來,剎那間眼前的電腦屏幕上,一行行代碼如同洪流一般刷新著屏幕。
一旁的沈從戎盡管不是第一次看到黃明哲使用腦控系統,但是那種可怕的速度,依舊讓人感到震撼。
一般人使用腦控系統,可以做到比手打或者語音輸入快十幾倍,而黃明哲至少是上百倍,而且可以做到又快又準,這才是難能可貴。
使用腦控輸入最快的人,不是黃明哲,而是那些精神病患者,有些精神病患者的腦控輸入,甚至可以達到手打的上千倍以上。
不過那種一團亂麻的快,對于實際應用沒有任何用處。
十分鐘不到,黃明哲已經更新了超導體規律模型。
“從戎,你可以試一試。”
“好的。”清醒過來的沈從戎,連忙啟動規律模型,開始輸入一些參數,然后點擊材料計算。
不到三分鐘,一種材料偏方便被計算出來,點擊數據保存。
黃明哲看規律模型運轉良好,便吩咐道:“你們繼續研發更加高溫的超導體,我去其他實驗室看看。”
“我送一下社長。”
他擺擺手:“客套什么,去忙吧!”
“那好吧!”
花費了幾天時間,黃明哲對于材料研究所的各個規律模型進行更新升級,提升研發速度和準確度。
忙碌完這些規律模型的升級,這幾天又和文娜在家住了一段時間,才返回全封閉的核聚變研究所那邊。
十幾天時間,魏風和董寬他們一邊測試金烏二型,又一邊建造金烏三型。
“你們動作挺快的。”黃明哲看著已經完成了一大半的金烏三型說道。
“你小子終于舍得回來了,我還以為要等多一兩個星期。”董寬開玩笑道。
魏風一邊指著不遠處的金烏三型,一邊問道:“為什么不采用最新的激光器?”
黃明哲解釋道:“適合才是最重要的,金烏三型是小型化核聚變反應爐,新型激光器體積和重量太大了。”
三人對于幾個型號的核聚變反應爐進行討論,特別是由于魏風和董寬他們獨立研發的金烏二型,小毛病不在少數。
與此同時,在核聚變研究所隔壁,負責制造金烏一型的工廠里面。
第二臺金烏一型核聚變反應爐已經驗收完畢,工程師們正在分解零部件,將這些零部件裝箱,運輸到黑江的大慶市。
而第三、第四臺也完成了一部分零件的制造,估計今年將超額完成三個核聚變反應爐的任務。
兩個新的核電站位置被確定下來,配套設施先建設完成,到時候反應爐一到,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核聚變發電站對于一個地區的重要性非常大,可以直接或者間接促進產業升級。
這一切都在悄無聲息的發生著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