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
齊魯省的東南沿海,日照港附近。
電網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鋪設一條特高壓線路,而在距離施工現場的西側山區,就是一座剛剛立項的中型火(核)電站。
反正所有的核聚變發電站,對外面都是用火電站名稱。
而在施工現場的東側沿海,則是一座巨大的綜合性工廠,專門為這個工廠配備一個中型核電站,可見這個工廠的龐大。
工廠的實驗室里面。
思維社材料研究所造巖實驗室的首席技術研究員楊白,正帶著一群研究員在實驗著。
一個長寬50米,深度20米的水池里面,此時已經注滿了從黃海抽上來的海水,一共5萬立方米。
楊白拿著平板電腦,向一旁的助手吩咐道:“阿東,插入氯化鈉吸附箱。”
“收到。”皮膚被曬得古銅色的林東,拿起遙控器操縱著水池上方的一個箱體,上面連接在一條機械臂。
箱體里面是由一道道空心管道,整體像一個放大版的汽車冷凝器,長寬在3米左右,高度為5米。
機械臂將箱體緩緩插入海水池里面。
隨即林東按下開關,一陣陣電流通入箱體之中,海水池里面的海水開始發生微妙地反應。
海水之中的氯化鈉,被箱體的催化物和電流吸引,氯化鈉迅速地依附在空心管道上。
就如同一片片雪花落在空心管道上一樣,氯化鈉結晶體飛快地生成著,不到三分鐘時間,海水里面的氯化鈉成分,就被箱體吸附一空。
林東按下另一個開關,隨即箱體離開海水池,在半空向一側橫移過去,直到箱體和機械臂一起移動到一側的一個車間里面。
這個時候林東才按下暫停鍵,車間里面有一個斗艙,另一個機械臂將一排實心管,直接插入箱體空心管道里面。
依附在空心管道里面的結晶鹽,便被實心管直接排擠出來,落入底下的斗艙里面。
楊白站海水池旁,從一側的工具推車上取出鹽度計,伸手將鹽度計探入海水里面。
[鹽度:0.37毫克/升]
隨手甩了甩鹽度計,將數值記錄在平板上面。
海水里面除了水之外,鹽類化合物占了99%,也就是說海水淡化,主要就是清除鹽類化合物。
而主要海水里面的鹽類六種,分別是:氯化鈉克/升)、氯化鎂克/升)、碳酸鈣克/升)、硫酸鎂克/升)、硫酸鈣克/升)、溴化鎂(0.07克/升)。
“小歐,你檢測一下氯化鈉吸附箱的催化劑損失率。”楊白吩咐道。
“好的。”歐思敏向提著采樣器過去氯化鈉吸附箱。
而林東則繼續操縱著氯化鎂吸附箱、碳酸鈣吸附箱、硫酸鎂吸附箱、硫酸鈣吸附箱、溴化鎂吸附箱。
向海水池里面繼續吸附著這些無機鹽。
半個多小時之后,海水池里面的水已經變得更加清澈起來,占溶劑99%的鹽類被吸納一空,只剩下非常微量的比例。
不過楊白并沒有太過于高興,因為硫酸鎂吸附箱、硫酸鈣吸附箱、溴化鎂吸附箱的催化劑損失率沒有達到預期。
其中溴化鎂吸附箱的催化劑不僅僅造價最高,損失率一直居高不下,平均吸附12池海水,溴化鎂結晶催化劑就會損失超過86%以上。
比起可以一次更換,吸附1300池海水,又造價便宜的氯化鈉結晶催化劑,兩者簡直是天差地別。
他拿著平板電腦,在走向隔壁的兩個海水池,這里金屬吸附區和有機物清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