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李國慶的解釋,陳耀摸了摸自己光潔如鏡的額頭,還有不斷后退的發際線,暗自嘆息這碩果僅存的烏發,可能要一去不復返了。
不過看了一眼已經地中海的李國慶,陳耀多少還心里好受了一些。
董顯德連忙問道:“老陳,咱們長五—D研發工作進度如何?”
正在擔憂發際線的陳耀,看了一眼手表回道:“進度已經非常快了,再過5天左右,就可以進行第一次地面試車了。”
長五—D型,就是在長五—B、長五—C基礎上改進的全新版本。
盡管有效載荷沒有太多提升,近地軌道最大有效載荷是37.2噸左右,同步軌道是21.8噸左右。
但是長五—D增加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系統,那就是這幾年太空探索公司一直在搞的可回收運載火箭。
去年太空探索公司去實驗了第一次可回收運載火箭。
不過長五—D的可回收系統更加徹底,根據原方案設計,不僅僅可以實現芯一級回收,還可以實現芯二級回收。
而且在回收方式上,也和太空探索公司的獵鷹火箭不太一樣。
長五—D的芯一級,是在卡門線(海拔100公里)附近分離,然后調整下降姿勢,在下降過程中逐步通過輔助發動機減速。
直到下降到海拔30公里左右,便展開輔助飛行機翼,進入大型無人機模式,直接飛回去發射場或者回收地點、海上回收平臺船。
同樣芯二級也是差不多的回收方式,不過芯二級多了近地軌道環繞飛行和入大氣層兩個階段。
如果長五—D的芯一級、芯二級回收成功,那么發射成本可以壓低90%左右。
畢竟運載火箭的燃料非常便宜(相對而言),加上國內電價年年下調,長五發射一次的燃料費用大概在120萬左右。
真正的成本大頭,其實是芯一級、芯二級,里面的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維護設備、燃料儲存罐等,都是價比黃金的東西。
目前長五—C的發射成本是5.8億華元一次,而正準備測試的長五—D發射成本大概在6000萬左右。
如果可以重復利用10次,成本可以下降為5000萬左右;可重復利用二十次,成本下降為3500萬左右;超過三十次,成本將低到2000萬左右。
不過可回收火箭的也不是沒有缺點,本來按照長五—D的設計參數,作為一次性運載火箭,可以將近地軌道的有效載荷提升到55噸左右。
但是為了實現芯一級二級的可回收,犧牲了將近17.8噸的有效載荷。
有得必有失,這就是可回收運載火箭要付出的代價。
……
董顯德想了想說道:“老陳,你們盡快安排測試,我去衛星組裝公司那邊,安排人員過去汕美。”
“分內之事。”陳耀點了點頭。
正打算離開的董顯德,突然停了下來,轉過身說道:“對了,三月份有兩批新研究員和工程師過來,人數大概是500人左右。”
“500人?”陳耀詫異起來,一旁的李國慶也是一臉古怪。
一次性增加500名研究員和工程師?國內哪里來這么多研究員和工程師?
有時間又是航天領域的研究員和工程師,國內絕大多數都集中在航天科工。
“不會是學生兵吧?”李國慶冷汗直冒地問道。
董顯德無奈地攤攤手:“300名是高校畢業生,還有200名部隊轉業過來的。”
“我的天……”李國慶捂著額頭苦笑起來。
原來所謂的研究員和工程師是一幫新手,李國慶和陳耀頓時感到頭皮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