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昌航天中心的檢修車間里面。
李國慶已經正看著眼前剛剛回收過來的長五—D芯一級。
工程師和檢修人員,迅速地運用各種設備檢測芯一級的情況,主要是檢修殼體結構、電子元器件、發動機燃燒室、噴口、燃料輸送泵和管道等。
其中重點關注燃料輸送泵、燃料儲存罐體內部的一系列感應器和控制閥。
因為長五—D芯一級的發動機燃燒室、噴口這些部件,使用了非常強的新型材料,對于高溫高壓的承受力度至少還有30%~40%左右的性能冗余。
而航天運載火箭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零部件,往往是電子元器件和燃料輸送泵這些部件。
這是有大數據分析過的結論,無論是華國航天局的內部統計,還是NASA或者露西亞航天局的公布數據,航天運載火箭或者航天飛機事故之中,電子元器件故障引發的事故超過60%。
“李總工,三套電子系統都已經檢測完畢,暫時沒有問題。”一名工程師匯報道。
沒有掉以輕心的李國慶再吩咐道:“其他部分檢測檢測之后,對于電子元器件等重點部件再檢測一次。”
“沒問題。”
在李國慶忙碌著檢修芯一級的時候。
文昌航天中心的指揮大廳里面,陳耀也看著芯二級環繞藍星軌道,向大氣層逐步下降中。
不過指揮大廳的工作人員都將重點放在芯三級上面,芯二級就算是回收失敗,也損失不大;但是芯三級和上面攜帶的四顆衛星才重要。
畢竟單顆衛星造價8億,四顆就是32億,要是出問題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
觀測區的記者、航天愛好者正在議論紛紛。
卡琳娜和大衛也沒有想到,長五—D運載火箭的回收方式是這樣的。
“這不就是航天飛機嗎?”大衛吐槽道。
卡琳娜反復觀看著剛才芯一級的著陸情況,越看越像航天飛機,不過區別于米國的航天飛機,長五—D并不注重外表,看起來有點土和丑。
不過只要成功回收,誰管它土丑,還是精美。
隔壁的大衛正在筆記本上看著直播,作為外媒是沒有資格進入航天中心采訪的。
而擁有內部采訪資格的媒體,只有新華社、國家新聞、真理學報三家媒體,網上可以看到直播內容的國家新聞和真理學報。
直播畫面里,國家新聞的記者正在采訪陳耀。
“陳總設計師,請問這一次長五—D的芯一級回收情況如何?”
陳耀微笑著回道:“目前正在檢修之中,初步反饋過來的情況,芯一級符合預期。”
記者繼續提問:“聽說長五—D的芯二級也是回收設計,是否和芯一級一樣方式?”
陳耀點了點頭回道:“除了軌道環繞和再入大氣兩個階段,其他情況是大同小異的。”
“那預計芯二級會在何時返回地面?”
“大概是50小時左右。”
……
竟然還有芯二級回收?大衛第一次收起了輕視之心。
一旁的卡琳娜同樣是心情沉重起來,如果長五—D實現芯一級、芯二級回收,加上那37.2噸的有效載荷,華國航天領域將和他們旗鼓相當。
現在NASA本身的生產研發力被壓制,已經淪落到購買露西亞火箭發動機的地步,只有私人公司的太空探索公司實力還可以。
剩下的谷歌、通用、洛克馬丁幾個公司,現在就洛克馬丁發展得馬馬虎虎。
谷歌因為這幾年的半導體和互聯網大戰,有些自顧不暇航天領域;而通用同樣是因為電動汽車的市場沖擊,已經連續虧損了18個月之多,哪有時間和資金來投入航天領域。
此消彼長的情況下,被華國追趕上來已經是可以預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