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州文昌航天中心。
“報告,探測器已經進入引力彈弓階段,各單位請注意。”
“收到,輔助發動機啟動,準備矯正軌道。”
通過藍星高軌通信中繼衛星,地面的航天中心,精確地控制著諦聽—25探測器,通過輔助發動機的點火推進,在矯正著飛行軌道。
藍星的引力彈弓將諦聽—25探測器甩向月球軌道。
這個過程需要精確計算好位置和時間,確保諦聽—25探測器被月球引力捕獲,從而被拉入月球軌道之中。
三個小時之后。
“報告,探測器已被月球引力捕獲。”
“開始進行環月球軌道飛行,軌道修正之中。”
“目前軌道高度為月球6840~6950公里。”
與此同時,在距離藍星40多萬公里,距離月球6萬5千公里處的軌道上,一顆通信中繼衛星—鵲橋衛星,正在給諦聽—25探測器指明前路。
鵲橋衛星是去年,航天局發射的一顆月球通信中繼衛星,運行在拉格朗日L2點的軌道上。
這條軌道有個專門的名字:“暈軌道”,英文名字叫做Halo。這么復雜的軌道設計,其實也同樣得益于拉格朗日在軌道動力學方面的突出貢獻。
通過鵲橋衛星的通信中繼,地面中心繼續遙控著諦聽—25探測器,向月球靠近著,諦聽—25探測器的預定軌道是月球850~910公里處。
在緊張的軌道修正之中,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五個多小時。
終于諦聽—25探測器成功入軌,在月球850~910公里處的軌道上運行起來。
“啟動探測器掃描。”
“收到。”
此時諦聽—25探測器正在月球正面,一道道中微子流向月球掃射過去,然后又迅速反饋回來。
在月球正面,比如阿波羅登月區,的附近,出現了一片地下基地,另外還有不在少數的地下管道,布置在月球的地下。
航天指揮中心的虛擬月球,正在快速的建立著。
漸漸地諦聽—25探測器,進入了月球背面軌道。
月球背面的探測結果更加讓人吃驚,地下基地和地下管道和隧道數量,比起正面,規模更加龐大和密集。
突然,探測器反饋的數據出現一陣強烈的干擾,隨即通信信號更是直接中斷了。
看著這個結果,航天中心的負責人王復興臉色難看起來。
接下來連鵲橋衛星也一起失聯了。
半個多小時之后,NASA官網公布了一條動態——[由于一股不明宇宙射線流的襲擊,導致月球附近7顆衛星受到影響……]
黃明哲和李愛國也親自通過虛擬網絡,到了航天中心指揮部。
放下報告,李愛國冷笑道:“真是狠,連自己的衛星也一起干掉。”
“估計是擔心我們發現他們的秘密,直接先下手為強。”黃明哲一邊說,一邊看著已經探測出來虛擬月球模型。
月球虛擬模型上,正面已經被探測了36%左右的區域,而背面只探測不到17%面積。
不過G組織絕對沒有想到,諦聽探測器已經扒開了他們一部分秘密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