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線轉回國內。
造巖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楊白等人,正在遼東省盤錦市的遼河入海口附近。
去年和今年的海水淡化計劃,已經初步滿足了華北平原、關中平原、以及46%左右的黃土高原地區。
九月份開始,楊白和海水淡化管理公司的工程師們,來到了遼河入海口附近。
事實上東北地區的水資源同樣不多,另外東北的遼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還有非常嚴重的問題——土地鹽漬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看起來東北地區的水資源不錯,總數達到2000億立方米左右,但是作為農業大區的東北,每年農業消耗的水資源就高達上千億立方米。
地區水資源總量并不代表可利用總量,實際上可以利用的總量能有30%已經差不多到頂了。
那剩下的水資源哪里來?
當然是采掘地下水,大規模又長時間利用地下水澆灌農田,會造成土地鹽漬化,加上很多農田使用化肥超量,進一步加深了土地鹽漬化程度。
因為地下水的礦物鹽含量比較高,灌溉農田之后,礦物鹽會在土壤慢慢堆積起來,形成一層“鹽殼”,鹽殼會造成土地板結、農作物難以生長。
而過度農墾會造成土地自然肥力快速下降,進而引發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這又促使農民加大化肥使用量,加深了土地鹽漬化程度,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狀態。
目前遼河平原土地鹽漬化面積在30%左右;松嫩平原土地鹽漬化面積在75%左右、沙漠化在50%左右;三江平原土地鹽漬化在10%左右。
由此可見,東北地區的土地狀況比西北好不到哪里去,甚至因為過度農墾的影響,惡化速度更加快。
那要如何解決土地沙漠化和土地鹽漬化?
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退耕還林、退耕還草。
但是這個可能性和可執行性非常低,作為國內的重要商品糧、商品大豆種植區,東北不可能大規模退耕還林和退耕還草。
不過這幾年來,東北地區的情況,還是有很大改善,這得利于農村合作社和溫室大農場的推廣和發展。
畢竟很多土地都被直接建設了玻璃溫室或者農業大樓,這樣一來水土流失就被遏制。
另外就是精細化的化肥和滴灌技術,進一步壓制了土地鹽漬化。
不過過度開采地下水的問題,依舊沒有徹底解決,只有解決使用地下水灌溉和不合理使用化肥,才可以從根本上遏制土地鹽漬化。
由于有華北平原的鹽堿地改造經驗,目前是通用的鹽堿地改造方案,是工程院農業鹽堿地研究所研發的。
第一步,采用淡水(接近純凈水)漫灌5次,每次一個星期左右。這一步可以將土壤里面的礦物鹽稀釋溶解,然后隨著河流帶走。
第二步,使用牲畜糞便、廚余垃圾、植物的枯枝爛葉制作有機肥,將這些有機肥通過深耕的方式,參入農田土壤之中。
這樣便可以初步完成鹽堿地的土壤改造,然后逐年在耕作過程中,再逐步用淡水漫灌、有機肥調整。
有機肥方面,華農集團在全國各地的農場、牧場、養殖場、農村合作社都有定時的收集,然后集中制成有機肥。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水資源。
所以海水淡化管理公司和造巖實驗室被受命過來遼河入海口,建設一座海水淡化工廠。
有大批新人類加入之后,海水淡化管理公司和造巖實驗室實力已經非常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