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的高素質人才,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泛濫成災,很多人空有一身本領,卻沒有發揮的地方。
盡管有虛擬實驗室可以使用,但是虛擬實驗室和真正實驗室,還是存在區別,很多產品在虛擬實驗室可能沒有問題,但是一到真實的實驗室里面就問題百出。
因此真正的實驗室對于科研人員而言至關重要,但是目前國內的各個科研實驗室的分布,主要是分成三大一小。
三大就是科學院系、工程院系、思維社系,一小就是那些私營公司的零散實驗室。
如果開發一些標準實驗室,提供給科研人員使用,這絕對是一個前途不可限量的行業。
而且這種公司的盈利模式也非常靈活多變,可以單純的租賃實驗室收租金和耗材購買費用,也可以投資一些有前途的科研項目,或者和科研人員合作研發等等。
至于高仲軒為什么有把握開這種公司,其實和目前國內的公司申請制度有關系。
他拿不出這么多錢,可以向公民股票交易所申請成立萬眾公司。
根據一般通用原則,作為商業模式的提出者,可以獲得公司2%的原始股,然后根據相關規定,他可以出資獲得公司最多不超過7%的股份。
也就是說,他最多可以獲得該萬眾公司9%的原始股。
只要他商業企劃案和盈利模式,給得足夠清晰和有潛力,申請成功之后,公司一掛牌認購,不愁沒有人送錢過來。
在這個知識為王的時代,新人類不是沒有知識,而是缺乏知識變現的手段,他的商業模式,便是給了新人類知識變現的機會。
興奮的高仲軒連夜找資料寫企劃案,他必須爭分奪秒就方案設計出來,然后先注冊商業模式保護。
所謂的商業模式保護,是針對新開創的商業模式,享有為期五年的商業模式保護期,一旦啟動商業模式保護,其他人或者公司,便不能使用相同或者相類似的商業模式。
忙碌了三天時間,他的商業模式申請已經被批準,商業模式保護機制自動啟動。
將公司命名為“實踐者科研服務公司”之后,高仲軒立馬上了南柯夢界,進入公民股票交易所的萬眾公司申請窗口。
另一邊拿出自己大半年來儲蓄的六萬塊,拿出兩萬購買了一個廣告推廣。
果然一推廣,網絡上一大堆嗅覺敏銳的投資者,立馬察覺到實踐者公司的潛力,萬眾公司是可以先內部認購30%原始股的。
除了高仲軒自己拿下的9%,剩下的21%原始股,自然成為這些投資者們的目標。
很多手上還有投資名額的投資者,立馬打電話或者發郵件過來。
高仲軒利用這唯一一次可以中飽私囊的機會,給出了每股100元,加5塊的認購費用(這個費用就是歸屬高仲軒自己的)。
實踐者公司一共發行2000萬原始股,意味著賣出這21%原始股,他將獲得2100萬元。
不過他還是讓家人和幾個關系比較好的親戚朋友,先認購了一部分。
不到兩天時間,實踐者公司的30%內部原始股便被瓜分殆盡。
11月2日,公民股票交易所正式批準實踐者公司可以上市掛牌,接受廣大公民認購。
一掛牌認購,實踐者公司的1400萬原始股,便被搶購一空。
顯然很多人看好高仲軒的商業模式,畢竟新人類的知識時代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