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和農業國,進入全面戰時機制時,產能究竟可以達到哪個程度?
2015年國內GDP達到154.6萬億華元,其中軍用相關經費開支是3%左右,大概在4.6萬億華元的水平上下。
一旦全面轉入戰時標準的話,其產能可以達到怎樣的程度?其實我們可以參考二戰時期的米國。
在1940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當時的米**用相關開支,僅僅只占GDP比重1.7%左右。
到了1943年,這方面的開支就極速飆升到了接近GDP的40%左右。
作為當時第一大工業國的米國,在超高額經費支持下,戰艦飛機就像下餃子一樣瘋狂。
而國內現在可比1940的米國強太多了,這里的強是指和同時期的其他國家相比較。
畢竟處于后工業時代的華國,其工業產能可怕到,比世界第二到第十名工業國總和的兩倍還略多一些。
比較一下具體產業的數據,便可以知道其中的巨大差距。
能源領域:目前年發電量和全世界持平,進入全面改造之后,一年爆一百倍不是問題;煤化油目前年產能是5.3億噸,全面改造之后可以提升到年產8億噸左右。
材料領域:鋼鐵年產量5.5億噸,這個數數據背后,其實是國內煉鋼廠自己減少產能。
從2014年開始,國內煉鋼廠就從轉爐煉鋼,逐步轉變為電爐煉鋼,電爐比例從11%暴漲到75%左右。
電爐煉鋼是因為電價在不斷下降,另外電爐煉鋼可以利用廢鋼廢鐵,國內儲備著100億噸廢鋼廢鐵,就算是國外斷供鐵礦石,在鋼鐵自我循環的狀態下,支撐過十幾年都沒有問題。
至于其他材料和礦石,都是產量巨大或者有戰略儲備,另外還有海水淡化工廠可以從海洋提取礦物補充。
機械領域、半導體領域、電器領域、車輛領域、船舶領域、飛機領域等,都可以快速爆發產能,實現自給自足,甚至超越其他工業的總產能。
盡管現在正在逐步轉變,但是這可怕的產能,已經開始顯示出獠牙了。
……
江南造船廠。
技術員和工程師們在改造著5個20萬噸級船塢,為了增強保密和安全性,船塢已經由露天船塢改造成為全封閉船塢。
使用海水造巖劑,直接搭上鋼筋框架和模板,不到一個星期時間,這5個20萬噸級船塢,就完成了封閉改造。
上百米高的密封墻,讓人望而生畏,船塢的頂棚覆蓋了兩層防探測布料,哪怕遙感衛星不停的掃描,也看不出個所以然。
江南造船廠的總經理孫尚禮正和總工程師田競先在討論著。
他們工廠沒有分配到白起級戰列艦的生產任務,白起級的生產由北方的大連造船廠、長蘆造船廠、秦皇島造船廠吃下。
而江南造船廠、舟山造船廠、中華造船廠負責造另外一種船——大型航母。
那艘從烏國買回來的船殼,技術早就被大連造船廠摸清楚了,但是大連造船廠中途承接了白起級的建造任務,所以國產航母的任務就逐步轉交給江南造船廠。
“孫經理,現在12號、13號船塢已經改造完成,我們可以開始建造任務了。”總工程師田競先說道。
“那就開始吧!”
田競先通過腦波眼鏡,向各個部門發下了任務計劃。
船塢里面開始有條不紊的進入生產階段,大型龍門吊將合金框架、龍骨、模板一一吊到指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