睜開眼睛的黃明哲,冷靜地向眾人問道:“目前庫存的鳳凰衛星有多少顆?”
“27顆。”
“長五—D和長五—E呢?”
“長五—D有14枚,長五—E有5枚。”
根據最新的數據,長五—D的月球投送載荷是14.2噸左右,而長五—E的月球投送載荷是27.5噸左右。
而鳳凰衛星單顆是17.1噸左右,這意味著長五—D不能將鳳凰衛星投送到月球軌道上。
只有5枚長五—E可堪一用。
黃明哲盤算著,小行星群突破36萬公里的月球軌道界限,大概需要5~15天左右。
打開航天科工的內部數據庫,目前還有3枚長五—E的工程進度在45~73%之間,全力以赴有點來不及。
單憑5枚長五—E,最多只能將5顆鳳凰衛星投送到月球軌道,問題是月球方面肯定不會讓新人類輕易將衛星送過去。
為了確保鳳凰衛星的殺傷力,必須將鳳凰衛星投送距離月球至少2萬公里之內。
黃明哲將雙方可能使用的手段和技術復盤一遍,發現鳳凰衛星投送至月球2萬公里軌的成功率,幾乎是接近為零。
要阻止航天火箭靠近,并不一定要用激光炮或者脈沖中子彈之類,還有一個土辦法可以一勞永逸。
那就是在軌道上大量引爆航天火箭,制造碎片屏障帶。
如果是專門改造用來制造碎片屏障帶的運載火箭,只需要幾十枚,就可以將藍星和月球之間的軌道暫時性鎖死幾個月,甚至幾年。
黃明哲不相信在月球盤踞幾十年的G組織,會沒有庫存幾十枚運載火箭。
現在別說幾個月了,新人類連十天時間都沒有,最多只有一個星期時間。
如果伽馬射線激光器可以一炮將月球烤了,那自然萬事大吉,可惜科學進步需要時間積累,不可能說突破就突破。
所以新人類必須想辦法突入月球2公里軌,時間最多只有一個星期。
慢著……
黃明哲突然想到了什么,打開虛擬會議室的虛擬投影系統,利用腦波將需要的信息和素材組合起來。
眾人只看到了他眼前的虛擬顯示屏上面,一片讓人眼花繚亂的浮光掠影。
十分鐘左右,黃明哲停了下來。
“明哲,想到辦法了?”李愛國既緊張又期待地問道。
其他人也滿懷期待,對于這個創造了無數奇跡的年輕人,他們竟然有一種盲目的相信。
“我的計劃是這樣的……”
……
3月17日,下午14點。
文昌、西昌、酒泉三大航天發射中心,將6枚長五—D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這6枚長五—D運載火箭,單枚運載火箭只搭載著1顆鳳凰衛星,芯一級芯二級分離成功之后。
三個航天中心一邊回收芯一級和芯二級,一邊操縱芯三級向超高軌道逐步大橢圓機動。
盡管只運載了1顆鳳凰衛星,但是長五—D是不可能到達月球2萬公里軌的。
另一邊。
月球方面的G組織,已經觀察到那6枚正在靠近的運載火箭。
“亞當冕下,發現六枚敵方運載火箭,請指示。”鮑威爾?摩爾恭敬地匯報道。
亞當盯著藍月系的星圖,頓時眼露兇光地吩咐道:“絕對不能讓對方接近月球軌道10萬公里,立刻在藍星和月球10萬公里處,啟動星塵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