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部件方面也沒有問題,我們預計飛船總體重量在1200噸左右,也就我們需要96噸核燃料。”李國慶附和道。
陳耀搖了搖頭補充了一句:“不,老李你忘記了其他核聚變反應爐需要的核燃料,我估計100噸左右吧!”
黃明哲翻了翻目前國內的氘儲備,金烏核聚變反應爐的好處就是不需要氦3,宇宙飛船的核燃料只需要氘就可以了。
目前國內的氘儲備分成三個部分,一部分是國家電網的發電儲備1600噸左右,一部分是戰爭委員會的戰略儲備1050噸左右,最后是一部分是海水淡化管理公司的儲備342噸左右。
幸好這幾年由于核聚變反應爐的應用,國內有非常多重氫提煉工廠,加上海水淡化工廠提煉分離出來重氫,才有這么多儲備。
發電儲備的1600噸,最多可以拿出600噸,而戰爭委員會的戰略儲備和海水淡化管理公司的儲備加起來,一共是1992噸重氫。
勉勉強強足夠20艘飛船的使用量,當然黃明哲和戰爭委員會的計劃是建造10艘飛船。
這是目前可以做到合理安排了。
黃明哲想了想吩咐道:“老李,你們盡快完成第一批部件的建造,可以先從其他三個航天發射中心發射上近地軌道。”
“我們正在安排,主體骨架我們已經完成了一部分。”李國慶也知道情況緊急。
“另外組裝軌道選擇在近地軌道650公里處,你們和各個發射中心商量好。”
“沒問題。”
事實上航天領域,是目前新人類內部少數幾個沒有退出戰時機制的領域,相反是規模在滾雪球一樣擴大著。
大量人力物力都投入航天領域之中,畢竟藍星星球內部的戰爭,新人類優勢非常明顯。
而外層空間的戰爭,才是值得新人類重視的地方。
一枚枚長五—D運載火箭被制造出來,然后迅速的入列服役。
……
通過科學委員會和戰爭委員會的內部討論之后,代號為“霍去病級核動力宇宙戰艦”的項目,正式在新人類內部開始執行。
這一級宇宙戰艦,將集合新人類目前的頂級科技,實現新人類對于藍月系的全面防御,解除光明會對于藍星致命威脅。
一旦建造完成,就是新人類和光明會重燃戰火之日。
各個配套工廠和企業,接到了大量的零配件訂單,這個涉及到上萬個工廠的配合。
其實建造這種宇宙飛船,最麻煩的地方在于對人力物力的協調。
而且零配件成本非常高,因為一個零件一般生產幾十套,最多幾百套,專門開生產線生成幾十套零件,對于人力物力是一個巨大浪費。
但是現在沒有辦法,戰爭委員會可以說是不計代價在推動霍去病級的建造工作。
在沿海的各個海水淡化工廠、重氫提煉工廠,都在滿負荷提煉重氫核燃料。
戰時機制下,新人類為勝利,可以無所不用其極,一切都要為戰爭讓路,在這種緊迫感下,新人類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生產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