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的一大堆麻煩事,讓黃明哲等人忙得腳不沾地。
24萬公里藍星軌道上,霍去病號正停泊在一顆金屬質小行星旁邊,通過同步伴飛模式和小行星一起形影不離。
剛剛吃完了晚餐的羅鋒,漂浮在駕駛艙里面。
“老王,采集了多少?”
埋頭工作的副艦長王港生,抬起頭回道:“已經開采了這要是在公元時代,可要發達了。”
羅鋒看了一眼數據:“快滿艙了,納米機器人采礦就是厲害,不僅僅速度快,而且開采的純度都是99%以上。”
“那還用說,艦長你看著設備,我吃個飯先。”王港生從座位漂浮起來,向后面浮游過去。
“交給我。”
羅鋒坐上座位,眼前是一排讓人眼花繚亂的控制儀表盤,大大小小的按鍵和數據,對于普通人而言,沒有個幾年培訓,是沒有辦法熟練使用的。
新人類則比較方便,他們可以直接下載“霍去病級宇宙飛船駕駛技能”,在生物計算機輔助下,幾天時間就可以非常熟練。
公元時代一個合格的宇航員要訓練好幾年時間,新紀元的宇航員或者太空軍戰士,只需要幾天時間就可以投入工作崗位,這就是差距。
儀表盤上,其中一個艙室儲量數據顯示為[銥:76.5……噸],后面的小數點正在不斷跳動,表示納米機器人正在采集小行星里面的銥。
銥是藍星地殼中最稀有的元素之一,平均質量比例只有百萬分之0.001。
而我們常見的黃金,其豐度是銥的40倍,鉑是它的10倍,而銀和汞都是它的80倍。
碲的豐度與銥相近,另外只有三種穩定元素比銥更加稀有,分別是:錸、釕和銠,其中后兩者的豐度是銥的十分之一。
相比之下,銥在小行星里的含量則高很多,一般在百萬分之0.5以上,特別是金屬質小行星上面,儲存含量會更加高。
銥在藍星上面一般是鉑鋨銥伴生礦居多,其實藍星的地核中銥含量不在少數,問題是難以開采。
羅鋒他們正在開采的這顆小行星,就儲存著8萬噸左右的銥元素,藍星有史以來開采的銥元素總量,都沒有這個儲量的零頭多。
所以王港生才說,放在公元時代,這8萬噸銥元素是一筆巨大財富。
當然對于新紀元的新人類而言,這些銥元素依舊是一筆重要的資源,盡管現在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私人企業,但是這些東西依舊會流通到社會生產之中。
……
滴!
嗯?有通知,羅鋒一聽這個聲音就知道有通信過來了。
“報告,藍月系司令部發來通知,要求我們采集完成礦物,即刻返回近地軌道的新文昌衛星城。”
“回復收到,預計5小時24分左右回航。”
“是。”
此時的艙室儲量已經上升到霍去病級的可利用倉儲載荷是246噸,其中食物和淡水、生活用品要占用30噸載荷;納米保衛者(宇宙型號)20臺,占用180噸;剩下的36噸就是可靈活利用載荷。
這一次霍去病號是清空了一半的納米保衛者,從湊夠100噸的可利用載荷。
5小時24分后。
艙室儲備的銥元素達到100噸上限,霍去病號啟動核聚變發動機,返回藍星近地軌道的新文昌衛星城。
由于是返航藍星近地軌道,霍去病號的速度并沒有太快,只達到10公里每秒左右,飛行軌道也不是直線飛向新文昌衛星城,而是用最省燃料的大環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