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驗室參觀了半天,黃明哲已經知道二代核聚變發動機的進度。
秦皇島核聚變發動機研究所差不多將技術完善到投入使用的程度,現在秦長歌他們正在做最后的調試和改進,希望可以讓二代核聚變發動機到達最大效率。
二代核聚變發動機也是為下一代宇宙飛船準備的發動機。
在燃料儲備同樣重量的情況下,二代核聚變發動機可以將飛行航程提升26%,如果可以途收集工質,飛行航程可以提升85%左右。
黃明哲隨即將替身機器人放回去保存艙,通過虛擬網絡,來到另一個研究所里面的替身機器人。
這是位于藍星3.6萬公里軌道上的新西昌衛星城。
目前新人類在藍月系一共有4座衛星城,分別是1500公里軌道的新文昌衛星城、1500公里軌道的新酒泉衛星城、3.6萬公里軌道的新西昌衛星城、藍月拉格朗日點L1的昆侖衛星城。
四座衛星城市的功能并不一樣。
其中新文昌衛星城作為宇宙港口、太空垃圾回收站、飛船補給中心。
新酒泉衛星城作為宇宙飛船造船廠、零配件加工廠和航天器維修廠,定位為工業衛星城市。
而黃明哲現在所在的新西昌衛星城,則作為宇宙科研城市。
最后那座昆侖衛星城,其實是由一顆直徑1817~2237米的巖石質小行星作為主體,改造而成的藍月靜止衛星城。
昆侖衛星城是作為未來的外星殖民地實驗地,專門用于測試人工模擬環境,這是新人類真正踏入外太空,必不可少的一步。
生物計算機和細胞機器人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太空病,但卻不可能完全保證安全,比如現在的太空人之中,大部分是以生育過后代的中年人為主。
生物計算機甚至直接鎖死了太空人的生育功能,就是為了避免出現難以預料到后果。
長時間在低重力、高真空、高輻射的外太空環境,新人類身體可能出現難以預料的突變。
在外太空懷孕和生孩子,是最高意志明令禁止的事情。
所以模擬藍星環境的昆侖衛星城應運而生,在那上面研究宇宙生物學、宇宙環境學、太空人身體情況等。
……
在新西昌衛星城上面,這里目前規模還不大,只有800噸重量,大大小小27個艙室。
在這里工作的研究員們,大多都是以替身機器人上外太空的工作,真正以人體上來的人員,只有3名太空軍的駐守戰士。
目前新西昌衛星城上面只有五個實驗室,分別是隸屬于材料研究所的太空材料研究所、隸屬于高能所的引力實驗室、宇宙粒子實驗室、隸屬于天文研究協會的宇宙觀察實驗室。
最后一個便是黃明哲的目的地,隸屬于宇宙飛船研究院的太空測試實驗室。
“歡迎理事長過來視察。”實驗室負責人華東風漂浮過來。
雖然都是替身機器人,但是替身機器人上面有納米機器人,可以模擬使用者容貌,方便其他人識別替身機器人的身份。
“東風,你們的測試進行得如何?”黃明哲漂浮在艙室問道。
“理事長,這是這幾天的測試情況。”華東風將幾份測試報告共享過去。
黃明哲看了看數據,便知道設備的測試實驗數據。
宇宙飛船研究院在一個星期之前,就送了一艘50噸小飛船過來測試,這是一艘非常簡單宇宙飛船,上面就一臺小型核聚變發動機和一臺粒子收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