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籌莫展的眾人,現在是傷透腦筋。
黃明哲思考一會,又和楊院士等人交換意見,最終決定做一次真空零點能實驗。
“明哲,會不會太冒險了?”王意方憂心忡忡的問道。
黃明哲卻鎮定自若:“小規模實驗不會出現問題,只要我們控制好實驗能級即可。”
其他人也是這個想法,畢竟黃明哲的真空衰變公式是理論上的東西,簡單來說就是口說無憑。
有時候智慧生物是一種不見棺材不落淚的生物,如果不能拿出證據來,可能有人會鋌而走險的研發和使用真空零點能。
或者有人會自以為可以控制,讓真空零點能的使用量不超過界限,可惜自大往往是取死之道。
因此這一次實驗是必不可少的。
安全并沒有什么問題,一方面他們不可能短時間抽取1.44個太陽的能量,技術上暫時做不到;另一方面,黃明哲又沒有自殺傾向,不會在沒有把握之前,大規模抽取真空零點能。
科學委員會的各個理事,也同意了黃明哲的實驗測試,他們需要一槌定音的證據。
……
13月28日。
三艘天舟飛船從新文昌衛星城出發,它們的目的地分別是藍星軌道95萬公里、藍星軌道120萬公里,藍星軌道150萬公里(藍星與太陽自己的拉格朗日點L1)。
在藍星上面實驗,可能影響因素非常多,因此黃明哲選擇在距離藍星非常遙遠的三個區域,進行這一次實驗。
天舟飛船上搭載特制的真空零點能檢測設備、能量虹吸裝置和其他一系列科學儀器。
其中能量虹吸裝置,是尼伯龍之心的仿制品,能量虹吸效應的效率只有尼伯龍之心的5.6%左右。
為了確保能量虹吸效應會出現預定情況,仿造尼伯龍之心裝置的規模比原版大了上萬倍。
經過15個小時的飛行,天舟014飛船成功抵達藍星95萬公里軌道。
……
藍星的科學委員會虛擬會議室。
“理事長,天舟014已經就位。”
黃明哲看了看時間:“開始實驗。”
“是。”
楊院士、張庭玉、丁肇中、希格斯等人一邊等待測試結果,一邊和身邊的人小聲交談起來。
與此同時。
藍星95萬公里軌道上,那艘天舟014飛船,先向四面八方投放了6顆科學檢測衛星。
這些衛星攜帶著精密的檢測儀器,可以檢測中微子、引力、真空零點能、光子、磁場等。
衛星環繞著飛船運行,距離分別是10公里、30公里、90公里、150公里、300公里、900公里。
不僅僅衛星上面有科學檢測設備,飛船本身也準備了三套設備。
確保不會因為儀器誤差,造成結果出錯。
在實驗之前,地面先檢測了周圍環境的引力、磁場、光子、宇宙射線、中微子、真空零點能數據。
統計了半個小時之內,周圍環境的詳細參數,確保萬無一失。
[實驗正式開始。]
天舟014飛船上的仿尼伯龍之心裝置開始運行,澎湃的電能向虛空中被吸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