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3種中子材料分別是:N2、N4、N6、N8、N9、N10、N12、N14、N16、N18、N20、N22、N24。
中子材料有類似于原子的分類,比如N2、N3、N4和N6就是氣體,以及兩種液體N13、N30,剩下的中子材料在常溫常壓下都是固體狀態。
另外中子材料都是弱磁性和中電性,哪怕在強磁場之中,都無法激發中子材料的電磁感應。
這是現在東西,已經成為一門新學科——中子材料學。
相信隨著越來越多新人類科學家投身中子材料學,很快便可以深入了解中子材料的種種特性和功能。
科學委員會已通過全體會議,決定在大學增設中子材料學,另外從新人類科研人員調集了5萬人左右,集體攻關中子材料學。
新人類的對于新生技術和新生事物的適應性和反應速度,可比公元時代強大太多了。
最高意志是全新人類意志的集合體,對于社會、文化、科技、自然宇宙的隨機應變,可以用幾天時間完成適應和做出最合理的改變。
比如,今天出現牛奶質量問題,不需要十天時間,最高意志便可以推出全面的修正案。
投機取巧和鉆法律空子,這種事情當然是難以避免的,特別是新人類個個都知識淵博,想鉆法律空子的人不在少數。
但是最高意志可不是吃素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出現,最高意志便會激活修正案程序,以最快的速度將漏洞堵死。
像中子材料一出現,科學委員會就充分評估了這個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受益、未來影響等。
被迅速確立為新紀元未來的五大新科技方向之一,這個反應速度可以說是非常快了。
如果在公元時代出現這種技術,估計可以在實驗室玩幾十年,然后再討論有沒有收益,扯皮撕逼又是十幾年,最后還不知道可不可以推出來。
就像可控核聚變技術那樣,概念早在冷戰期間就出現了,結果磨磨蹭蹭幾十年,還是一直半死不活。
要不是黃明哲和魏風出手,估計人類到滅亡都沒有點出可控核聚變。
……
有了大批新鮮血液的加入,中子材料的研究進度一日千里起來。
黃明哲帶著科研人員正在研究尼伯龍人飛船的外殼N16,為什么可以突破衰變期,得以長久保存下去。
而馬知力的中子材料實際應用上,也陸陸續續開發了不少中子材料應用項目。
反倒是李群負責的中子材料生產工藝上,進度非常緩慢。
不是李群等人不努力,而是中子材料的生產工藝真的非常困難。
辛辛苦苦了三個多月,到現在才堪堪將中子材料的生產量提升到每小時15克。
現實就是這么坑,每小時才可以生產15克中子材料,而16臺大型金烏核聚變反應爐不停的發電,大型粒子對撞機一小時需要消耗上滬市5年的用電量。
這東西和反物質的生產量有得一拼。
馬知力和李群真的難以想象,尼伯龍人是如何生產出這么多N16來造飛船的。
不過一想到尼伯龍人可能大量使用能量虹吸裝置這件事,一眾新人類就感到不寒而栗。
能量虹吸用多了,可是會引發真空衰變的。
在不知不覺之間,時間來到了新紀元2年12月底。
正在破解尼伯龍人N16秘密的黃明哲,放下手上的鋼筆,長出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