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飛船穿過火星稀薄的大氣層,向火星的南半球著陸。
科考隊的是高雨曦四人,領隊是高雨曦,另外三人是太空軍火星艦隊的戰士。
高雨曦等人并沒有進入抗荷維生倉里面,主要是火星的大氣濃度低,重力也沒有藍星那么強大,所以飛船登陸飛船不需要進入抗荷艙之中。
沒有理睬飛船的事情,如何將飛船開到希臘盆地,那是三名太空軍戰士的工作。
她正在查看著火星的相關資料。
火星直徑約是藍星的一半,體積為15%,質量為11%,表面積相當于藍星陸地面積,密度則比太陽系的其他三顆類地行星(藍星、金星、水星)還要小很多。
以半徑、質量、表面重力來說,火星約介于藍星和月球中間:火星直徑約為月球的2倍、藍星的1/2;質量約為月球9倍、藍星的1/9,表面重力約為月球的2.5倍、藍星的2/5。
另外希臘盆地所在的南半球,主要以古老的山地、高原、撞擊環形山為主。
而北半球則以相對年輕的平原為主。
這些數據并沒讓高雨曦太關注,在公元時代人類就探測到這些數據,而她真正關心的數據,是諦聽衛星探測到的數據。
利用原子級精度的數據,一層層的建模成火星的地下模型。
一旁的古生物學、地質學家、核物理學家、科幻作家章海洋,同樣在觀查看著這些地層數據。
他正想說什么。
[注意,飛船即將著陸。]
飛船輕微一頓。
[飛船著陸成功,歡迎來到火星——希臘盆地001前哨基地。]
001前哨基地在希臘盆地中部的小平原上。
這個基地有67個簡易太空艙、1座通信基站、1座小型金烏反應爐、1座中微子雷達站、1座多用途機場、20臺替身機器人、240臺多功能機器人。
以及最重要的納米機器人工廠。
盡管火星有大氣層,只是火星大氣層以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為主,并不適合新人類呼吸。
所以眾人都穿戴著宇航外骨骼裝甲。
如果不想穿厚重的宇航外骨骼裝甲,也可以啟動生物計算機中的外星球自動適應模式,可以用三天時間適應火星環境。
一系列檢測之后,高雨曦和章海洋七人終于踏上了火星的土地。
藍色的太陽正高懸在半空中,一旁還有一大一小兩顆衛星,一顆灰白“馬鈴薯”、一顆如硬幣大小,正是火衛一和火衛二。
進入基地之后,所有人才解除了外骨骼裝甲。
001前哨基地由兩個部分組成,即工作區和生活區,兩個區域只有一條通道作為交通。
三名太空軍戰士去檢查前哨基地的設備、生活物資儲備,因為他們需要在這里生活半年左右。
而高雨曦和章海洋四人,則安置好行李和各自的宿舍,便急不可耐的來到了工作區里面。
前哨基地在之前就自動運行,人工智能操縱著機器人對于周圍一百多公里,進行了勘探和采樣工作。
此時在工作區內部,儲存著幾千份機器人從周圍采集回來的樣品。
章海洋拿起一塊沉積巖,上面有類似于珊瑚化石的東西,放入不遠處的年齡檢測設備中。
[沉積巖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