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黃明哲的計算,他將黑洞吞噬蟲洞和蟲洞之中的中子核心,一起計算上去,得出黑洞最大引力捕獲半徑為億公里。
為了保證絕對安全,他將黑洞引力最大捕獲半徑提升到150億公里,確保黑洞不會獲得周圍的物質。
一旦沒有獲得足夠的物質,黑洞就不會升級,又因為霍金輻射效應的存在,黑洞就會入不敷出,最終自我消亡。
當然前提是黑洞炸彈產生的黑洞尺寸,直徑不能超過0.027微米,一旦超過這個界限,黑洞的捕獲引力范圍會覆蓋鬩神星、鳥神星、妊神星,進而捕獲冥王星和古柏帶的類冥天體。
黑洞獲得物質,就會滾雪球一樣壯大,到時候太陽系就真的無藥可救了。
“我們會牢記這個界限。”章思平謹慎地回道。
黃明哲看了看時間:“如果有什么緊急情況,隨時聯系。”
“好。”
……
對于蟲洞,新人類做出了兩手準備。
第一是派遣探測器靠近蟲洞,甚至準備深入蟲洞;第二就是在蟲洞附近布置黑洞炸彈,一旦有外星人從蟲洞對面過來,直接引爆黑洞炸彈,將蟲洞摧毀先。
這兩個方案是同步進行的,沒有完成黑洞炸彈的布置,探測器就不會進入蟲洞隧道之中。
月球環赤道質量投射器中,位于月球背面的新莫斯科城、廣寒宮城、曦月城三個投射站,開始計算前往蟲洞的方向和窗口期。
而月球正面的危海城,之前負責打造大型粒子對撞機的配套工廠,再一次滿負荷工作起來。
無法用納米機器人復刻的零部件,被快速生產出來,然后通過地下隧道運送到三個投射站。
根據計劃,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黑洞炸彈的零配件將準備3套。
在黑洞炸彈零配件準備階段,30顆探測器已經陸陸續續被投射向蟲洞,預計550天左右抵達蟲洞附近。
現在的探測工作,只能讓“探索0016”衛星繼續前進,為新人類獲得更加多的數據。
另一方面。
戰爭委員會在加急評估黑洞炸彈的危害性,根據黃明哲設定的150億公里堅壁清野區,他們再一次擴大范圍到180億公里。
只是要清理如此廣闊的范圍,必須有前進基地。
他們計劃將一座綜合飛船造船廠設置在古柏帶上,即太陽180億公里軌道上。
用這座飛船造船廠,就地取材打造宇宙運輸船,這些運輸船可以將周圍的小行星和其他天體拉回工廠。
這樣既可以清理蟲洞附近的物質,又可以帶來大量的原材料,形成良性循環。
如果大量材料從太陽系內圈、中圈運輸過去,不僅僅速度緩慢,而且顯得杯水車薪。
納米機器人的就地取材,是未來星際時代的一種發展主流。
科學委員會也將越來越多材料和零件的工藝,調制成可以被納米機器人復刻的類型。
帶工業制成品,還不如帶納米工廠,只要有原材料,就可以源源不斷生產。
這種模式有效減少了飛船需要攜帶的物資,也有利于星際殖民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