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開始自我消亡,飛快的縮小之中,與此同時大量反應之后的副產品,例如正質子、負質子、正電子、負電子、中微子、光子之類,開始逃離黑洞的束縛。
如果沒有兩個相反的強磁吸引器,后果就是那30噸反物質和正物質直接湮滅爆炸,相當于1.2萬億當量的TNT在工廠星核心爆炸。
早就預料到這種情況的黃明哲,在設計之初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兩個強磁吸引器,將正物質和反物質涇渭分明的地吸引到兩側,而簡并態材料本身是弱磁性,加上是超重固體,自然是停留在原地。
將副產品吸走之后,在上側納米機器人從形成一個球體,將重達850噸的N16物質搬運出黑洞鍛造爐室。
這些被搬運出去的N16中核子,將根據需要被鍛造成為不同面積的N16—N—2亞核分子。
總工程師林復存在生成面積上輸入現在他們需要的部件,即工廠星的簡并態核心部件。
在緊張氣氛中,第二次成品鍛壓開始。
很多產品并不是一次兩次鍛壓就可以成功制造出來的。
看著一件件便鍛造的簡并態產品,霍奕民在暗自松了一口氣得同時,也對于生產效率感到不滿意。
“看來要盡快布置其他工廠星。”霍奕民自言自語說道。
聽到霍奕民的話,林復存自然明白現在的生產模式,是在浪費黑洞鍛造工廠的生產力。
只有專注于生產一兩種產品,才可以極大提高黑洞鍛造工廠的生產效率。
像現在這樣,一個黑洞鍛造爐生產幾十種產品,導致簡并態材料的總體產量不到原設計15%。
“老霍,你該給上面報喜了。”林復存提醒道。
“額……一語驚醒夢中人。”拍了拍腦袋的霍奕民,轉過身拿起通信器,迅速寫了一份試運行報告上去。
……
在月球的黃明哲,關閉了報告。
對于工廠星第一階段的試運行情況,總體而言,他是滿意的。
盡管生產效率沒有達到最高的日產6.8萬噸簡并態材料,但是作為簡并態材料的產品母機,還是非常合格的。
之前月球大型粒子對撞機一個月,才生產不到15千克簡并態材料,現在這個生產力已經提升了幾十萬倍了。
隨著第一顆工廠星投入生產,代表簡并態材料初步實現了量產。
接下來只需要雞生蛋、蛋生雞的將工廠星復制開來,簡并態材料的生產量就會獲得爆發式增長。
科學委員會和服務委員會決定在木星軌道,再布置6顆工廠星。
收到消息的戰爭委員會,也想從工廠星要一批簡并態材料進行研究。
單單是簡并態材料的防御力,就足以讓飛船外殼的強度,提高好幾個量級。
很多科幻里面,那些宇宙飛船都可以亞光速飛行,而這些飛船在戰爭之中,又容易被激光炮或者電磁炮摧毀。
如此一來就出現了一個非常尷尬問題,亞光速飛行之中就算是一顆原子,都會隨著飛船速度提升,而非常容易傷害飛船。
在星際空間之中,宇宙塵埃和小行星、小碎片密密麻麻,一艘連激光炮和電磁炮都擋不住的飛船,就想進行亞光速飛行?
估計飛船一開動,飛船就被宇宙游離粒子打成篩子了。
所以想讓飛船可以亞光速飛行,前提是簡并態外殼,或者某種相位移技術、能量防護罩技術。
可以亞光速飛行的飛船,便意味著免疫絕大多數的激光炮和電磁炮。
這是一個明顯的邏輯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