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要將發動機噴口對準敵人,直接點燃發動機,伽馬射線足以摧毀幾十萬公里之內的低級文明星球。
從飛船內部的重新建模情況進行分析,這艘飛船在來到藍星之前耗盡了所有的彈藥,又因為發動機故障,失去動力之后,在慣性飛行中撞擊在月球上面。
這是超算的模擬結果,不過讓馬知力等人非常詫異的,是那個出現在藍星的尼伯龍人,為什么不攜帶生物機器人進入藍星。
憑借生物機器人,尼伯龍人可以輕易摧毀人類的統治,建立一個蜥蜴人的世界。
抱著疑問,馬知力和李豐名倒是研究出一些東西。
比如,飛船內部有戰斗跡象,發動機故障也是從內部被破壞的。
種種跡象表明,飛船內部出現了自相殘殺的情況。
當時的情況,極有可能是內部分成兩派,那個降臨在藍星的尼伯龍人雖然最終戰勝了,卻沒有獲得飛船主體的控制權,最終被迫選擇逃離飛船主體。
對于尼伯龍內部的恩恩怨怨,馬知力等人就了解猜測一下,現在重點是從飛船上獲得新人類需要的技術。
從分析出來的種種數據上來看,尼伯龍飛船有不少技術,對于新人類有用處。
例如:最高速度光速10%的光子發動機技術、167種簡并態材料以及相關制品、224種分子材料研究制品、孢子生物機器人技術。
另外還有一顆疑似“黑洞炸彈”的東西,這是飛船唯一保存下來的類武器物品,只是馬知力等人暫時沒有弄清楚這個東西的用途。
至于其他的休眠艙技術、電子計算、探測技術、食品生產技術、內部循環系統技術等,和新人類的技術代溝不大,最多只能借鑒一下。
對于尼尼伯龍文明的科技,馬知力沒有輕視對方,這些科技是對方幾百年前的技術,鬼知道尼伯龍人經過幾百年發展,現在的科技水平如何。
他和李豐名一起將所有物品分門別類,按照各自的技術,分配給各個研究所,要研究這些東西,必須專業人員才適合。
比如馬知力自己,就打算研究那167種簡并態材料和制品,這個是他的專業領域。
孢子生物機器人分配給生物計算機研究所、224種分子材料分配給材料研究所、光子發動機分配給光子發動機研究所……
由于考慮到這些東西存在一定的危險性,研究區域依舊在碎光衛星城這里,方便集中管制。
……
操縱替身機器人的馬知力,在觀看著那顆尼伯龍的“黑洞炸彈”,從一系列數據分析的結果來看,這就是一顆黑洞炸彈。
只是其中有一部分附屬設備,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這顆黑洞炸彈已經被大卸八塊,一眾研究員正在研究著其中的設備,可以將黑洞炸彈做成一顆半徑130~271厘米的橄欖球狀,以新人類目前的技術,只能自嘆不如。
對于這顆“橄欖球”是不是黑洞炸彈,馬知力等人還是沒有百分百確定,主要是有三分之二的附屬設備,功能和黑洞炸彈本身沒有什么關系。
橄欖球上這些附屬設備,引起了一眾研究員的重視,正在一個個零件的復刻和測試。
相信摸清楚尼伯龍飛船的技術,新人類的科技可以更進一步。
返回月球危海城的馬知力,有了167種簡并態材料可以借鑒,在簡并態材料應用的相關研究上面,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而其他技術上,特別是光子發動機的研發也在加速之中。
時間如那恒星之光,看似恒古不變,卻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