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1。
楚白聽完了副官匯報,向分析組詢問道:“你們怎么看?”
分析組組長沉思了一會,又和幾個組員小聲地討論幾分鐘,他才開口:
“總指揮,我們的看法是蟲洞被小行星阻塞了。”
“阻塞?”
分析組組長繼續解釋道:“人造蟲洞也是天體,加上本身引力強度不弱,極有可能會捕獲路過的小行星,從而將一部分小行星拖入蟲洞內部。”
“那你們認為現在該如何?是繼續探索,還是暫停計劃。”楚白詢問道。
“從小行星阻塞蟲洞的情況來了,這個蟲洞應該已經是年久失修,我認為可以繼續探索。”
權衡利弊下,楚白點了點頭。
……
霍去病號駕駛艙。
看完前沿1的分析報告和最新命令,羅鋒隨即吩咐探索88再一次進入蟲洞。
第二次進入蟲洞的探索88,沒有第一次那么緊張。
蟲洞通道正面8411米深處,探索88被引力吸在巖石層表面,飛船頭部頂著巖層。
郭勇正在抗荷維生倉里面,一條藍色的“觸手”,從他左手向蔓延出去,從抗荷維生倉向下,通過好幾個艙室的特制管道,最后從魚雷發射管延伸到巖層上。
無數的細胞機器人在郭勇操作下,開始利用巖石中的元素成分,進行機體快速增殖。
細胞機器人擁有比納米機器人更加全面的抗性,在測試了納米機器人無法在蟲洞內部使用之后,就啟動了細胞機器人。
準備好的1000顆微型反物質能量核,也跟著細胞機器人向巖層快速入侵過去。
在細胞機器人的啃食下,郭勇感知到了巖層內部的情況。
嗯?這個是?
細胞機器人入侵到巖層9367米附近,發現了一個異常的東西。
簡并態材料、橄欖球型、尺寸130~271厘米,這東西這么有點熟悉……郭勇知道自己一定在什么地方看過類似的東西。
一邊操縱細胞機器人繼續深入,一邊他啟動記憶回溯。
果然一些記憶片段出現在腦海中,他終于知道為什么感覺見過了,這個東西和尼伯龍飛船那顆“黑洞炸彈”形狀一模一樣。
緊接著郭勇通過細胞機器人,感覺到重力就是從這顆“大橄欖”上釋放出來的。
更加讓人詫異的是“大橄欖”的兩側尖頂處,正在不斷的吞噬著周圍的巖石,仿佛一個無底深淵一樣。
這可能就是黃理事長預測的中子核星,將相關數據記錄起來,然后他繼續操縱著細胞機器人向前推進。
四個小時之后,郭勇猛然睜開眼睛,經過“大橄欖”之后,他的細胞機器人又向前推進了11367米,才成功突破另一側巖層。
這種情況意味著,另一側同樣存在一樣的蟲洞隧道。
如果他計算沒有錯誤的話,蟲洞應該是以“大橄欖”作為中心,總長度為36416米。
對于通道中的巖層,仔仔細細又摸了一回,確認只有一顆“大橄欖”之后,郭勇斷開了細胞機器人,將在巖層內的細胞機器人留在那里。
[長生。]
[在。]
[數據已經探測了一些,我們退出蟲洞先。]
[收到。]
發動機180度旋轉,反作用力推動飛船離開蟲洞。
……
前沿1。
分析組看著探索88傳送回來的數據,組長石超龍將“大橄欖”的數據,和尼伯龍飛船上發現的那顆“黑洞炸彈”進行對比。
發現形狀一模一樣,這是一個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