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6年,1月12日。
春節剛剛過去。
藍月1。
一艘鯤鵬級運輸船抵達港口。
這艘飛船運輸了300份生命藥劑、100份重生藥劑,藥劑一達到藍月1衛星城,就被生命科學研究院的人接走。
然后被快速運輸到藍星地面。
……
羊城公民醫院。
300名志愿者正在各自的療養室內,其中100名志愿者是20~60歲的年輕人,100名是60~90歲的中年人,剩下的100名,都是90歲以上的老年人。
特別是這些老年人,對于生命藥劑和重生藥劑更加的熱切。
現在新人類的生物技術是提升了非常多,但是該來的總會來的。
身體一到90歲后,細胞活力和大腦記憶力、精神面貌都在不斷的下降,仿佛即將熄滅的風中殘燭。
一到120歲的生命大關,那種大限將至的死寂,便會如影隨形的環繞著這些人。
有不少人難以忍受這種恐懼,不得不選擇冷凍休眠,然后生活在虛擬世界之中。
這一次重生藥劑的臨床一期測試,他們都是主動申請進行的,都活到這把年紀,不少人已經看開了生死。
方歌和林莎親自來到羊城公民醫院。
她們之所以親自過來,主要是這一次參與臨床一期測試的志愿者中,有不少人身份不一樣。
敲了敲門。
“進來吧!”療養室內傳來沉穩滄桑的聲音。
方歌剛想擰開門把手,房門便自動打開了。
“方院士,您怎么來了?”中年女子有些驚訝。
“你好,翁女士。”
中年女子帶方歌和林莎一起走入療養室內。
病床上是正在處理著投稿論文的楊院士,他抬起頭來:“原來是小方和小林,你們也是來勸說我的?”
方歌無奈的點了點頭:“畢竟是第一次臨床測試,重生藥劑可能存在風險,您還是再考慮一下。”
“哈哈,好了,我明白你們都是好意,但請允許我瘋狂一次吧!”楊院士眼里充滿了對于真理的求知欲。
對于一個曾經站在物理界頂峰的男人而言,最大的痛苦莫過于,看著年輕一輩在開天辟地,而自己卻漸漸掉隊了,跟不上時代潮流了。
如果自己早點去見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或許不會有這種煩惱。
風云際會下,自己茍延殘喘到這個新紀元。
擔任真理學報主編之后,這種郁悶感正日益加深著,不是嫉妒年輕人的成就,而是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感到悲傷。
面對新紀元物理界的大爆發,很多論文他都沒有辦法評審。
在聽說了生命藥劑、重生藥劑之后,他那本來已經熄滅的雄心壯志,又死灰復燃起來。
與其茍延殘喘下去,不如放手一搏,因為他不想錯過這個科學最美好的時代。
方歌和林莎也非常無奈,這些老科學家們的不甘心,她們難以理解。
參與臨床一期測試的老年組中,單單是院士就8個,還有27名高級研究員,所以倆人不得不親自過來一趟。
……
夕陽西下,落日余暉穿透玻璃窗,護士帶著護理機器人,將老年組的志愿者帶到測試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