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又翻了龐大海的《化學鍵與暗物質含量關系研究》。
將這兩篇論文仔細研讀了一番,他好像抓到了什么,又一時間有點拿不準。
又重新瀏覽了兩遍論文,忽然他眼睛死死地盯著《關于藍星上古時期存在暗物質嵌合體的可能性研究》的標題,特別是上古時期這四個字。
上古時期這四個字,仿佛要魔力一般,吸引著黃明哲放目光。
大腦中的知識體翻滾著,他可不僅僅只有科學知識,人類所有的知識黃明哲幾乎都精通,包括古代道家、陰陽家之類的,也有涉獵到。
天人合一……暗物質嵌合體……上古練氣士……暗能量……一個個念頭充斥著他腦海。
無數的知識體在靈感火花碰撞,激發出衍生出全新的知識體,半個小時后他睜開眼睛,眼神中充滿了胸有成竹的自信心。
回到自己辦公室,一邊用腦波輸入剛才的想法,一邊展開虛擬顯示屏,在上面羅列著一行行公式、分子式、推導和文字。
暗物質嵌合體由于暗物質和正物質組成,暗物質的本質上是什么?弱磁性的中性粒子,無法和光子、中微子產生相互作用,本身具備引力,是宇宙穩定的基礎物質之一。
引力波確實可以探測到暗物質,但是卻沒有辦法確定暗物質到具體大小。
根據從化學鍵和暗物質關系上來看,可以確定暗物質粒子非常小,估計和中微子差不多大小。
回歸正題,那暗物質是如何與正物質結合在一起形成暗物質嵌合體的?
答案在原子本身,根據宇稱不守恒定律,原子本身就存在缺陷性,這個缺陷性是原子與生俱來的。
他開創的π中微子動態彌補原子缺陷,從而實現了抑制放射性反應。
難道宇宙中就不存在類似于π中微子的物質?
調出所有的暗物質嵌合體分子式、暗化學鍵分布位置、暗物質嵌合體生物的基因序列。
很快他就發現了預料之中的東西,基因鏈的分子式隱藏的東西,或者說人類一直以來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
其實人類一直沒有認清楚世界的本質,暗物質一直就在我們的身體之中,在我們的世界之中。
所有的原子內部都蘊含著暗物質粒子,暗物質粒子結合在宇稱不守恒的缺陷上,穩定了所有的原子,但卻沒有徹底修補這個缺陷。
而暗物質嵌合體之所以出現,歸根結底是基因鏈出現突變,導致一部分原子的暗子和中微子產生了動態交換。
將暗物質嵌合體生物的基因序列羅列出來,其中磷元素就是基因序列中的突變體標志,如果測定那些磷原子是突變體非常簡單。
一旦實現暗子和中微子實現動態平衡,便意味著原子質量多出一個中微子,或許公元時代沒有辦法測定,但是現在新人類可以測定出一個中微子的質量。
他招呼了龐大海和江直人,準備進行相關的測定工作。
聽完了黃明哲的理論之后,龐大海和江直人立馬行動起來,他們對于理事長的科研能力,有一種盲目的相信。
盡管之前他們進行給相關的基因序列質量測定,測試結果并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
但是像單個磷原子的測定,他們還真的沒有進行過。
熱情高漲的研究員,迅速準備好了相關材料和設備,3臺高精度的引力質量測定儀,以及13暗物質嵌合體生物的**。
一切準備就緒,靜待黃明哲指揮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