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約了黃明哲等科委高層開會。
虛擬會議室中。
章思平開門見山:“明哲,楊院士,我想知道真空衰變彈的難度有多大?”
整理了一下思路的黃明哲,凝重地回道:“如果以現在的零點能虹吸裝置效率計算,真空衰變彈的工程難度堪比戴森球。”
“堪比戴森球?”
“……”
一眾戰爭委員會高層面面相覷,一時間都啞口無言起來。
他們都多多少少了解戴森球是什么東西,堪比戴森球那工程難度就真的太坑爹了。
黃明哲展開虛擬顯示屏,沒有羅列一些不明覺厲的公式,而是將太陽系星圖調出來。
一瞬間抽取5.6個太陽的能量,需要的零點能虹吸裝置體積加起來,相當于0.6個太陽。
將零點能虹吸裝置組成的星球,放在太陽一旁,看起來既然差不多大小。
咕嚕!這種直觀的對比,讓所有人都不由的吞咽困難。
“除非零點能虹吸裝置的效率提高1000倍,我們才有可能制造出真空衰變彈。”
“補充一句。”恢復年輕的楊院士開口說道:“如果要實用,效率可以通過到100萬倍最好。”
這下子戰爭委員會的所有人都臉色難看起來,這個差距實在是太大了,讓人有種提不起勁的念頭。
“我們不是一直害怕引發真空衰變?為什么真空衰變彈如此困難?”其中一名戰委皺著眉頭問道。
科委新任副理事長張庭玉解釋道:
“兩者不是同一個概念,我們害怕引起的真空衰變,是因為需要時間累計,和宇宙膨脹共同作用的情況。”
“而真空衰變彈是一瞬間激發真空衰變,作為武器使用,你們應該了解其中的區別。”
章思平等人已經聽明白了其中的區別。
作為武器使用的真空衰變彈,肯定不能慢吞吞來,兵貴神速情況下,慢吞吞的武器可能被敵人破解。
“明哲,如果我們全力支持,實用性的真空衰變彈估計什么時候可以服役?”章思平詢問道。
“我也不敢打包票,可能幾十年,也可能幾百年,甚至更加久。”
權衡利弊之后,章思平又和其他戰委高層討論了一會,他最后慎重的說道:
“明哲,我們會全力支持真空衰變彈,哪怕我們這一代人無法完成,又要給下一代人打下堅實基礎,拜托了!”
黃明哲點了點頭:“都是為了新人類,這是我的分內之事。”
虛擬會議結束后,黃明哲又在科委內部組織了“真空衰變彈”研討會,要求科委內部的研究員重點關注這個項目。
只是真空衰變彈的難度,確實是一個比戴森球還夸張的技術。
技術原理就擺在那里,關鍵是工程難度太高,需要的材料也超大。
要知道毀滅宇宙,至少需要80億顆初級真空衰變彈,把這個銀河系的元素作為材料,都不一定足夠打造這么多真空衰變彈。
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宇宙正在不斷的擴大,80億顆真空衰變彈還不一定足夠。
這是一個比銀河系還大的大坑,但是新人類卻不得不跳下去。
現在只能寄希望于零點能虹吸技術的提升,或者新理論出現,讓真空衰變可以簡單快速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