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姆?貝克手上拿著一份數據,上面是那10名參與初級進化的志愿者跟蹤情況。
[李國才:2號志愿者,身體素質……大腦……生命……]
[……]
看著這10名志愿者三個月來的跟蹤數據,一切盡在掌控之中,他們的身體狀況和基因都非常穩定,沒有出現退化和突變。
這些數據反應了志愿者,在近三個月以來的詳細情況,此時他們的基因中,有5.4%的二態基因被成功激活。
為什么是5.4%的二態基因被激活,而不是其他數值,因為這5.4%的二態基因,是李翰深和西姆?貝克通過幾十億兆次的基因模擬計算后的結果。
激活5.4%的二態基因,是一個最合適、最安全、最溫和的平衡值。
如果少于這個數值,二態基因的初級進化效果會大打折扣;而如果超過5.4%,盡管效果可能會提高,但是風險會急劇攀升。
而科委對于人類進化的前路,進行過仔細研討分析,確定了大腦強化和生命延長為主,身體素質提升為輔助的總路線,安全進化才是新人類需要的進化。
如果風險非常高,例如光明會當年的神血藥劑,一下子拔高了生命層次和身體素質,但是死亡率高達40~50%。
顯然這是一個半失敗的進化方案,強化的主題核心也沒有放在大腦上面,使用了神血藥劑的蜥蜴人,成功進化之后,腦域進化程度只有2~3%。
比起初級進化差的遠,初級進化可以讓人類腦域進化程度提升到50~60%%,這是一個質變的過程。
10名志愿者的智力提升得非常驚人,甚至比李翰深和西姆?貝克預測還強大不少,如果配合上生物計算機,他們的智力瞬間達到黃明哲、方歌這些頂級科學家水平。
要知道,新人類中盡管天賦總體差不多,但是個體偏向的差異是存在的,而且差異有時候會很明顯。
這種情況就好比游戲中加點,每個人的總點值為100。
有的人羅輯思維強,而抽象思維不行;有的人面面俱到,卻顯得非常平庸;有的人音樂五音不全,但是美術上卻可以惟妙惟肖。
而初級進化并不會平衡這種情況,而是整體提升,相當于將總點值100,變成了150。
因為科委經過了全體人類的調研,絕大多數人都認同,要保存個體差異,而不是個體一致。
一個健康良好的社會,不是所有個體都全知全能。
這在宗教上也是有體現,這就是一神教和多神教的區別,往往體現為:一神教排外、極端和保守,多神教包容、溫和、與時俱進。
新人類有最高意志這個全人類意志的集合體,如果所有的個體都一致,那最高意志便沒有存在的意義。
因為個體差異會帶來思想多元化、社會多元化、進化多樣性,一旦消滅個人在基因上的差異,那人類的發展將全面停滯。
所以科委才推出了“可個體定制”的初級進化方案,目的就是在保證“個體差異”的同時,實現人類進化。
或許有人會想到,這個進化方案是否違背公平公正?
事實上沒有一個文明可以找到絕對的公平公正,從來只有相對的公平公正。
這也是最高意志存在的意義,讓個體差異和總體公平獲得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道德經》七十七章中是這樣說:“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從奉有余。”
在新人類這個社會中,最高意志的作用就是天道,而個體就是人道,兩者不能失去平衡。
因為天道太過于絕對,會導致人道衰敗,從而導致社會固化、發展停滯(類似于赤?露西亞后期的社會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