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科委的傻瓜式操作指南,尹思正將這些空間屏障生成器,組裝在零子戰艦上面。
空間屏障生成器,模樣就如同一個飛碟帽,直接貼在戰艦即可,結合部分都是自動完成的。
對于空間屏障生成器的測試,他已經進行了一百多批次了。
“不知道,這一次實不實用?”尹思正一邊操縱戰艦,一邊自言自語著。
戰艦的零點能曲率發動機迅速啟動,開始扭曲空間向前飛行,達到8千倍光速的戰艦,不到半天時間,就頂著斥力場沖入衰變區。
一進入衰變區,尹思正就開啟了戰艦的空間屏障生成器,以及成熟的空間夾縫生成器。
徹底消失在衰變區之中,出來新人類自己的探測器,前提是三大高級文明的探測器,已經沒有辦法檢測到新人類的零子戰艦。
測試的戰艦,一共要30艘,上面的空間屏障生成器非常三個改進型。
展開空間屏障之后,戰艦進入了低速巡航狀態,此時的衰變區中,空間裂縫的密度,比起之前要多了十幾倍。
剎那間一道空間裂縫,擦過其中一艘戰艦,空間裂縫沒有撕開戰艦,而是詭異的扭曲過去,仿佛貼著戰艦擦過去。
對于這種情況,尹思正已見怪不怪,現在的關鍵是查看空間屏障生成器的強度,足以抵擋哪一個級別的空間裂縫。
空間裂縫的強度,一般是根據空間裂縫的局部寬度來評估的。
微型空間裂縫寬度10米以下,小型空間裂縫10~1000米,中型空間裂縫1公里~100公里,大型空間裂縫100公里~1萬公里,超大型空間裂縫1萬公里~100萬公里,大撕裂型空間裂縫的寬度通常在光年以上。
為什么按照寬度,而不按照長度。
因為空間裂縫的長度,對于空間裂縫本身的破壞力并沒有太大影響。
一條長度幾光年的微型空間裂縫,和一條長度幾百萬公里的大型空間裂縫,兩者對于空間屏障帶破壞力,顯然是后者比較強大。
其實空間屏障對于空間裂縫的防御,并不是硬抗,而是類似于彈開。
空間屏障利用本身的人工宇宙晶壁,在空間裂縫中,將自己彈開到安全區域。
因此空間屏障的防御力,說到底就是反彈的強度和速度,一旦空間裂縫的寬度太過于大,就可能造成反彈失敗,或者反彈速度來不及。
三個改進型的空間屏障生成器,在測試中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人造宇宙晶壁的特點。
人造宇宙晶壁的宇宙基本規則,和本宇宙的基本規則差別越大,其產生的晶壁排斥力,就會越發強大。
“二號改進型不錯,竟然可以扛住大型空間裂縫。”尹思正自言自語的測試著,他的人工智能輔助系統,則幫忙記錄這些數據。
突然一道超大型空間裂縫閃過,30艘測試戰艦中,只有二號改進型的10艘,成功扛住了攻擊。
其他戰艦被空間裂縫撕裂,瞬間消失在真空衰變區中,變成純粹的零點能。
這種測試并不是一次就可以的,尹思正又從倉庫中,將一批戰艦和空間屏障生成器組裝起來,送入本宇宙的衰變區中。
在他不斷測試這些空間屏障發射器的過程中。
時間正在一天天過去,沒有參照物的衰變區中,交易者艦隊再一次減員,只剩下不到2.7萬艘戰艦。
可怕的空間裂縫,勢不可擋的摧毀著一切。
但是交易者艦隊,仍然堅守在衰變區核心,靜靜地等待尼伯龍宇宙再一次和本宇宙親密接觸。
時間正在逼近著接觸期,而交易者艦隊也摩拳擦掌,做好了全部準備,只要兩個宇宙有接觸,就一股腦沖入尼伯龍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