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納米崛起發布了
在物理研究所安裝激光器的同時,各個附屬設施也在建設之中,不過研發慣性束縛核聚變,并沒有那么簡單。
在大羿科研基地那邊的魏風,已經進行了三次等離子體實驗,分別是1分鐘等離子體控制、5分鐘等離子體控制、10分鐘等離子體控制。
從反應的情況來看,實驗非常成功,倆人一起搭建的等離子體湍流模型,將等離子體這個患有多動癥的問題兒童,牢牢地安置在反應室內里面。
不過控制等離子體不過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接下來的中子照射、持續作業、發電問題等等,有得倆人搞。
倆人通過網絡視頻的方式,探討著關于慣性束縛遇到的各種問題。
與此同時。
中芯國際的江城廠區。
高致遠親自從汕美趕了過來,就是為了這一次芯片生產線試運行。
由于國內各大半導體設備制造商,最近一段時間的技術突飛猛進,已經有趕超世界一流甚至頂級的水平。
獲得了上游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的支持,中芯國際在研發12納米工藝上,有如神助一樣。
一條純粹國產化芯片生產線,在一眾工程師和技術員的努力下,已經可以進入試運行階段。
“高總,我們開始吧”趙軍轉過頭問道。
高致遠點了點頭。
“偉光,我們開始試運行。”
“好。”
趙軍一聲令下,所有人各就各位行動起來。
他們按照芯片制造的流程,從倉庫取出一批八寸硅片,送入生產線之中。
流程就是清洗、烘干、鍍膜、打磨、清洗、烘干、光刻……
有一些流程需要反復進行,比如清洗和烘干,每一次硅片打磨、光刻、蝕刻之后,都需要清洗和烘干,確保硅片不會有殘留物。
看著硅片被反復在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