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培激動地在觀眾席上鼓掌。
這幾個月時間,李壩大部分時間就是訓練發球技術,因為他的天賦太適合發球制勝了,現在要開始綻放光芒了。
“天啊,這記接發球,那么高的擊球高度,簡直就是一記底線后的高壓球。”北京央視直播間,張勝興奮地嚷道:
“漂亮!太漂亮了!鐵錘的擊打高度太有優勢了,他剛才甚至還跳了起來,據說他的彈高能達到80公分,他究竟能達到多高的擊打高度?”
童可新同樣興奮地嚷道:“這個接發球太恐怖了!超高的擊打高度,讓鐵錘的平擊球擁有最恐怖的高度優勢,也讓他的落點控制更強大,同時還讓他的球速能達到他的發球球速,太不可思議了!”
“高度,高度,這就是擊打高度的巨大優勢!”張勝興奮地道。
“對了,鐵錘發球的時候從沒有跳起來過,但一般人發球都是要跳一下的,爭取讓擊打高度更高一些,這樣發球更有優勢,張勝,你覺得是什么原因,鐵錘發球不跳呢?”童可新問道。
“應該……保留了發球實力?”張勝猜測道。
童可新笑道:“誒,還真有可能。他不跳發,發球就夠厲害了,擊打高度比別人高一尺還是兩尺?”
張勝說道:“我們就說小德,他187公分,這在網壇已經算很高了,但他比鐵錘差了19公分。
再算臂展,我們不知道準確數據,但估計和身高差不多,而鐵錘是231公分,拋開10公分的掌長,臂展至少有一尺的差距,加上身高,就是五十公分左右,這半米了都有。”
童可新笑道:“所以面對小德,他的發球真不需要跳,擊打高度都超過半米了。”
張勝笑道:“真正的高度碾壓,更何況是跳發?要知道鐵錘可是最擅長蓋帽的,跳起來后,應該是不影響他的發球質量的。我們想想他跳發時的恐怖?”張勝笑道。
二人的討論,也在網上引發了熱議。
“我看鐵錘應該還沒練好跳發吧?”
“本身起跳就是發球的一個環節,鐵錘一般都在底線后一尺的位置發球,沒有踩線的可能,不會有那種失誤,他不可能不會跳發。我可以肯定,鐵錘在保留實力。”
“鐵錘能跳多高?”
“我知道的數據是接近八十公分吧?”
“我的個天,發球肯定不會跳這么高,但在高空截擊的時候,他能封鎖多高的范圍?”
“打薩芬那場,他就有不少的高空截擊球,真的漂亮!就是太暴力了,比他蓋帽的時候還暴力。”
“他的站立摸高超過了2.8米,跳摸應該可以接近3.6米,再加上球拍,我的個天,截擊高度最高都超過4米了!”
這時小德在左半區準備一發。
這次他要了外角,仍然是平擊球。
李壩仍然采取最高點的平擊球來接發,不過這次不需要跳。
這次小德的平擊還有一點切球,也就是有點下旋,反彈后的高度沒上一球那么高了。
之所以這么發球,是因為小德要控制球的反彈高度,從而減低李壩的擊打高度。
擊打高度沒那么高,那么平擊球的威力就會降低,出界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李壩仍然準確地擊中球,但可惜,這球出了底線。
“OUT!”裁判喝道。
“1:1。”主審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