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思啊,算了,我們一塊送食堂吧。”蔣遠平自己動手,拿出了十瓣玉米,“孩子愛吃,我留下一點。”
“哎呀,你說你啊,堂堂的大廠長,自己扛上來的?”蔣遠平順手提起一袋玉米,“走吧,我們一起去……”
“蔣局長。”
一路上,不斷有人跟他打著招呼,看到三人手里的編織袋,有人就暗笑,此時已到下班時間,蔣遠平笑道,“今天不吃食堂了,我們外面吃去……”
“我愿意吃食堂……”秦東就笑道。
“吃食堂對不起你這個大廠長。”蔣遠平也開著玩笑,高虎緊跑幾步把車開了過來,桑塔納錚亮的車漆在陽光下閃光,蔣遠平順手拿過座位上的大哥大,開玩笑道,“我是真后悔啊,早聽你的意見下海去,我也又能坐桑塔納打大哥大了……”
“別,幸虧沒聽我的,”秦東笑道,“現在師兄你這個歲數的司廳級干部,全國也找不出幾個來吧。”
這倒是,蔣遠平就矜持地笑了。
看著桑塔納開走,騎著自行車的部委干部也匯入到了大街上的車流中。
“這不是蔣局長家的親戚?”
“不是,這年輕人我有印象,人家八八年就配上傳呼機了……”
“看來,還是在基層好……”
他們身后,許多多機關干部紛紛議論著,也艷羨地盯著遠去的桑塔納……
“見過大師兄了?”蔣遠平笑著問道,還沒等秦東答話,他就說道,“在大師兄身上,老師傾注了最多的心血,他沒有回國,這是老師不能容忍的,學成報銷祖國是他們那一代知識分子的理想……”
秦東心里一動,“三師兄,你不會也沒見他吧?”
蔣遠平自知瞞不過秦東,他也不忌諱,“我們不是一路人,但是,你和青鯤不同……”
果然是這樣,蔣遠平以出差為借口沒有見譚凱,“不說他了,說說你們嶸啤與海珠,不論你們嶸啤還是珠啤,一方水土本釀一方酒,都離不開你們的省份。”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珠江水、廣東糧、嶺南衣、粵家電”暢銷全國,書寫了“廣貨”傳奇。
廣東是全國食品生產、消費、出口大省。由于歷史和地理原因,使廣東食品工業成為中國食品工業的啟蒙地和試驗區。
三水健力寶、開平嘉士利夾心餅干、深圳喜之郎布丁、珠海華豐方便面、海珠啤酒……這些家喻戶曉的品牌,寫就了“珠江水、廣東糧”的輝煌。
“小秦,你不知道吧,我國食品產業60%以上的標準都是廣東企業參與制定的,他們搶占了中國食品工業制高點,”作為部里食品局的局長,蔣遠平的視野很開闊,“海珠啤酒的發展自然離不開這樣的大背景,當然,你們山海也是啤酒大省,這一點上,你們兩者可以說是打平的,有這樣的土壤,南海珠,北嶸啤才成為現實。”
“但是,依我看,你們跟海珠有差距,具體就兩點。”
“哪兩點?”秦東問道。
“一是,海珠的產品品種比較豐富,三種主打產品個個都是拳頭產品,而你們原來的十二度啤酒停產后,現在只有清淡爽口型啤酒和人參啤酒……人參啤酒產量不大,并不是你的拳頭產品。”
“第二點,海珠已經走向國際,而你們還偏安于海東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