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國家面臨普遍缺錢的境地,1981年,國庫券恢復發行。
在全民認購愛國債的熱情推動下,我國各項建設資金的短缺問題得到了緩解。
但是當時采取的是強行攤派的體制,就是從每個老百姓的工資里按百分比扣去不等的錢。所以,僅僅幾年后,公職人員分攤認購國庫券的發行方式就變得越來越困難。
1982年、1983年、1984年雖然還繼續發行國庫券,可是越來越多的人抵觸國庫券,購買意愿低落。
雖然1988年財政部開始籌建國債司,可是直到今年,解決國債推銷難題依然是此時國債司面臨的主要問題。
“國庫券?”小桔媽狐疑地打量著自己家姑娘,后面還跟著小姑子,“你們……你們要國庫券干嘛?”
杜小桔就假裝生氣道,“媽,你看你,又不要你們的,看把你嚇的……”
小桔媽明顯感覺到姑娘口里已有你們和自己的區別,她就嘆口氣,轉身從抽屜里拿出鑰匙,打開大衣櫥上的鎖,又從幾床被子下面掏出一個原本盛放餅干的鐵皮盒子來,家里的存折、現金、國庫券還有首飾就都在里面了。
“家里的這些東西,還不是留給你們的……”小桔媽從里面拿出幾張票子,“給,全在這里了。”
“啊,嫂子,國庫券,這就是?”秦南嘻哈著接過杜小桔手里的國庫券,“我家里也有,我爸在的時候,好象也有……”
1981年至1996年,國家發行的國庫券都是實物券,面值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1000元、1萬元、10萬元、100萬元等。
“啊,你們兌付了嗎?”小桔媽趕緊關心地問道,國庫券雖然是國庫券,這也都是錢啊,“放久了也沒用,利息還是那么些利息。”
1984年以前發行的國庫券兌付期為10年,自發行第6年后分5年還清,個人購買年利率為8%。
此后發行的國庫券多為5年期與3年期兩種,個人購買年利率在10%左右。
根據發行時的規定,國庫券只計算兌付期內利息,兌付期限過后其利息不再復計,即使存放更為長久,到期兌付本利總額不變。
“我不知道,可能讓我哥換牛軋糖吃了吧。”秦南搖搖頭,可是她的熱情很快投射到這幾張國庫券上,花花綠綠的票子上面,圖案也不一樣,五元的圖案是幾棵大樹,一百元的是一座現代化的工廠,可是國庫券的背面都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條例。
“小桔,”小桔媽看著這姑嫂二人就要離開,鎖好大衣櫥也跟了出來,“你爸說,你們的股票值一百萬,我看看股票長什么樣子……”
“你又不買,看了也是白看。”杜小桔笑著對自己母親道。
“誰說不買,我先看看,你這孩子,我是你媽……”小桔媽看一眼女兒,“我買了,以后不照樣是你們的……”
國庫券,股票,在九十年代初的中國,和諧地交融在一起。
晚上,一家人正在吃飯的時候,餅干廠的張姐帶著她的愛人,登門拜訪了。
“哎呀,張姐,你來就來吧,還拿什么東西?”杜小桔趕緊放下手里的飯碗,接過張姐手里的一臺削蘋果的機器,“我們家飯晚,他廠里事兒,回來的晚……”
秦東也笑著站起來,跟張姐的愛人握手寒暄。
“小桔,你們什么時候裝上空調了,”張姐打量著屋里,眼神里就滿是羨慕,“我們家到現在電話都沒裝上哪。”
杜小桔就笑了,“我們也是趕巧了,張姐,我包的餛飩,你吃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