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益民和上海啤酒廠籌劃未來,會議室里的氣氛已經很是輕松愉快,“我們以后就是朋友了。”王耀君笑道。
部下送過幾件文化衫來,嶸啤的文化衫,他親自挑選了一件,“我最喜歡這一件,活著干,死了算,我們的看法一致……”
秦東笑笑,卻又嘆口氣,這個商業天才英年早逝,是許多人想不到的,如果有他在,上海商界的頭把交椅不會有郭某人的份兒。
“既然是朋友,我也不藏著掖著了,”秦東笑道,“嶸啤與天龍包機合作,我想搞一個好吃又好看的東西。”
“搞一個新聞發布會!”王耀君馬上說道,在九十年代初,新聞發布會還是個稀罕物,可是這個溫州人對新思想新事物接受得很快,很徹底。
并且,發布會是雙贏,即可擴大嶸啤的影響力,也可以擴大天龍的影響力,對雙方都有好處。
“咔嚓——”
隨著相機快門的聲響,秦東和王耀君合影的照片很快登上了上海各大報紙。
借著王耀君的光環,嶸啤正式登陸上海灘!
“干杯!~”
二人同時舉起了手中的酒杯,這場晚宴,由王耀君宴請,“我們是朋友,也是合伙人。”
秦東與他碰了一下杯子,笑著看一眼侯勇和王新軍,“不,我們是喝伙人!”
兩個喝伙人都是那種雷厲風行的人,當何宏圖從秦灣返回上海的時候,飛機上他喝到了嶸崖啤酒的易拉罐。
“你好,小姐,這種啤酒,大家還喝得習慣嗎?”何宏圖問道。
“大家很喜歡喝嶸崖啤酒,”空姐笑道,“我們的飛機上還有秦啤,還有海珠,燕山啤酒,但是大家都喜歡喝嶸啤……”
哦,何宏圖笑了。
他拿起報紙,報紙上面,秦東與王耀君正笑得歡暢,“秦東這人很不簡單啊,一個禮拜的時間,也就是我們到秦灣去了一趟的功夫,他一箭三雕,不僅化解了廠里的內部危機,交到了王耀君這個朋友,還打進上海市場……”
“何總,我們對嶸啤繼續收購嗎?”隨員知道何宏圖的心思,對秦東對嶸啤始終心心念念。“
“成就大事者,半由人力,半由天命。”何宏圖不疾不徐道,在秦灣一個星期,于國聲的回復是不賣,我們的企業效益好得很,……“我一生都堅持一個原則,從不刻薄別人,讓一讓,或者得到更多。”
何宏圖看著窗外起伏的白云,“所以我想得開,看大趨勢,不斤斤計較,我們一夜之間就可以簽幾十個企業。”
“在中國做生意不能像西方人那么呆板,既要守法又要靈活,既要聰明又要糊涂。大方向上一定要聰明,小問題上吃虧是福,難得糊涂。”
幾個隨員聽著他的教訓,卻是個個心服口服。
“我常形容中國是一部無字天書,必須細心地接觸,才能有些體會和了解。……我們經常談國情,但國情是抽象的,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他10年對中國國情的了解和認識,是‘融化在血液中’。這10年里,他基本上是在‘社會大學’上課和磨練,“大家經常說,走萬里路,讀萬卷書,我們那個時代的大串連就好像是讀萬卷書,這大大擴大了我的人生的接觸面。經過這么一個大時代、大動蕩的人,他們所吸收到的知識,是學校課本所無法學習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