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不說話了,楊廠長突然想起那年的往事,秦東發明酶法糖化技術,各級領導都來視察,房區長也來了,并且在鏡頭前還很突出,而秦東卻被擠到一邊找不到身影了。
“一起,一起。”秦東與房區長并肩朝電梯走去。
“洗纓湖制藥廠現有建筑面積36772.15平方米,在職職工553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固定工368人……”
秦東翻看著手里的資料,這家廠從1983年正式投產后,除去第一年盈利80萬元(未扣除折舊費),1986年持平外,1987年起就開始虧損,到1992年底已累計虧損1856萬元。
1993年6月份后,因負債累累無法運營而全面停產。
隨后主管部門向區政府提出該廠破產的申請,經過大半年多的運作,還沒有人敢接這塊燙手的山芋。
“廠房破舊不堪,設備簡陋落后,生產品種單一,企業經營困難,年產值只有387萬元,賬面凈資產19萬元……”
一行人,連同房區長又來到了廠里,這一次,秦東說話不再客氣。
可是人是他們請回來的,又在樓下等了兩個多小時,房區長、郭洪濤等人雖然面有不愉,但只能接受。
楊廠長看著侃侃而談的秦東,這份霸氣與自信,哪還有當年那個大學生的影子,早已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了。
“進入破產程序后,我們可以買斷,但不負責廠里的債務,職工也要進行篩選,廠里的領導干部要經過考核后重新上崗……”
房區長提了一口氣,卻只吐出半口氣來。
因為,這一年,一個叫作“下崗”的詞,為越來越多的工人所熟知,它就象是一把菜刀,指不定哪天就會砍到誰的頭上。
最早的職工下崗產生于1987年的勞動合同制改革。當時的人數很少,情況也很復雜,大多帶有自愿的性質,比如有的自己開始嘗試下海、有的女工在家帶孩子、有的脫產學習等等,待遇也是自己與企業協商,有的沒有什么補貼,有的還要向廠子里交一些錢。
大規模的職工下崗始于1993年,而今年,會有三百多萬職工離開他們熟悉的工廠,許多人在這種不確定和迷茫的裹挾下,走進了人生的暴風雪……
職工,看來秦東沒有打算讓他們下崗,這是房區長最為關心的,當然,為區里著想,他也不想承擔廠里的債務。
秦東的態度很明確,“債務問題是不能談判的,這根本不需要拿到談判桌上來。”
看著這個比自己小了三十歲的總經理,房區長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可是他不想就此罷休,還準備再跟秦東拉鋸。
“咳——”
郭洪濤嗓子很是難受,他一轉頭吐了一口痰。
“房區長,談判沒法進行了,”秦東突然說道,他看著郭洪濤,“這里是制藥廠,不是公共廁所……”
“秦總,現在廠里也不生產了,如果還在生產,我不會……”見秦東瞪眼,郭洪濤趕緊解釋,這哪是請回的客人,是給自己請回個祖宗來。
“這跟生產不生產沒有關系,”秦東大踏步朝外面走去,肖莉莉、高虎等人就趕緊跟了上來,“這是一個廠的基本素質問題。”
房區長的臉一下沉了下來,看著秦東一行的背影,他指指郭洪濤,“你這是一口痰吐掉了一個制藥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