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著嶸啤在華北市場的基礎,未來秦啤很有可能多點開花。
而秦啤的唐朝啤酒公司,經營西北后,也不可能坐等對手強大。
“如果我猜得沒錯,秦東的下一步,在鞏固西北的同時,會占領這里,至少在這里先并購一家啤酒廠……作為跳板!”
燕山的副總們都聚集在地圖前,楚征的設想很大膽,可是,一位副總問道,“秦東有這么大的胃口嗎?他西北占了,還人占東北?”
西北王,東北王?
“不,你說錯了,不止西北,也不止東北,還有華北!”楚征冷笑道。
哦,燕山的副總們不說話了,楚征的話很沉重地壓在他們心頭,如果西北,東北和華北連成一片,全國的啤酒市場,秦東就握有半壁江山了!
沒有人懷疑他的實力,當年京城大戰,眾多洋啤折戟沉沙,秦東出神入化的營銷能力和營銷手段,讓人嘆為觀止。
“東北市場,明年我們就不攪合了,”楚征突然笑了,“讓中潤和秦啤去打吧,我聽說趙鋼與秦東都曾在嶸啤共過事,將來會有一場好戲。”
“我們,”他指著地圖,“在華北、華南、華東地區要展開戰略布局,進軍廣西、福建、湖北……”
這樣避開秦啤,避開南方的啤酒霸主海珠啤酒,先跑馬圈地再說。
……
秦東不知道,在一九九七年快要結束的時候,他在西北的大刀闊斧會引發這么多事情。
在1997年,他只是一只扇動翅膀的蝴蝶,但掀起的波瀾,即將席卷整個啤酒的世界。
……
一九九七年就要過去了,北方的天氣已是滴水成冰。
秦東沒有回秦灣,也沒有下揚州,孤身一人登上了前往呼和浩特的飛機。
他的記性很好,前世,幾乎八百多家啤酒廠,他都能說出名字來。
內蒙古啤酒業是從80年代開始迅猛發展的,最多時擁有本土啤酒企業51家。
比如呼和浩特市有大青山啤酒、企鵝啤酒、塞北星啤酒……
包頭有包頭啤酒、雪鹿啤酒……
赤峰有赤峰啤酒、上京啤酒、中京啤酒、寧城啤酒……
烏蘭察布的三花啤酒,錫林郭勒的錫林啤酒,巴彥淖爾的臨河啤酒,通遼的中華麥飯石啤酒、塞外狼啤酒……
呼倫貝爾啤酒品牌最多,巴特罕啤酒、海拉爾啤酒、滿洲里啤酒、晨星啤酒、龍泉啤酒、根河啤酒、扎蘭屯啤酒、吊橋啤酒……
第一家啤酒廠是至今已有40余年歷史的海拉爾啤酒廠;
80年代中期,各盟市相繼成立啤酒廠,雪鹿、赤峰、金川、塞北星等一批啤酒廠作為內蒙古啤酒業的先鋒部隊,為當地啤酒市場的培育和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90年代,內蒙古啤酒業迎來第一個發展的黃金階段。在此背景下,雪鹿、海拉爾、赤峰、金川保健等一批啤酒廠的實力迅速壯大。
但由于受銷售半徑的限制,各啤酒產品的銷售范圍仍局限在各自所在區域。
此時,全國的啤酒霸主們,不論將來的中潤,還是此時的燕山,還是秦啤,都還沒有把觸角伸到這片廣袤的草原之上。
“錫林郭勒盟,”秦東很順暢地找到這個熟悉的名字,“嗯,錫林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