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餐館中午生意不錯,伊府面消耗也是不少,所以馮一帆隔一天做一次面條,能更好的保障足夠消耗。
差不多把面團揉揣好了,馮一帆讓徒弟幫忙,把面團從大面缸里弄出來。接著便是分開放入手動面條機,全部都給制作成粗細均勻,并且長短均等面條出來。
用另外一個盆接著面條,從面條機里出一層面條,馮一帆要鋪上一層面粉防止粘連。
這個制作的辦法,也是蘇記傳下來的手藝。
當初爺爺在世的時候,每次除了雞湯配比是老爺子親自操刀,之后和面、制作面條,全部都是由一群徒弟進行代勞。
那時候,因為餐館生意好,每一次都是需要提前制作出很大批量面條出來。
后來馮一帆也跟著岳父做過,而且每次都是他和岳父一起做。這里也就體現出了,那時還是師父的岳父對馮一帆與眾不同。
馮一帆出國這幾年里,蘇記伊府面是已經沒怎么做,午餐提供的面條也是用買回來掛面代替。
如今,馮一帆要恢復蘇記的規矩,這伊府面的制作自然也要完全復原。
面條制作完成后,馮一帆獨自端起一大盆的面條,便直接進入廚房里去,接下來要煮面。
煮面到油炸過程,林瑞峰之前已經看過幾次,所以他沒有跟進后廚,而是在外面把面條機和面盆以及面粉給收拾一下。
接著,林瑞峰也就繼續練切墩,也算是幫忙在前面守著蘇錦榮。
廚房里,馮一帆從面盆里將面條按照固定的量,一縷一縷的取出來,團在一起下鍋煮制。
煮的過程沒有太多花樣,基本就是把面條給煮到大約**成熟,撈出來放在一邊瀝水、晾干。
一個人在后廚里忙碌,馮一帆為了節省一些時間,也是在煮面同時,將旁邊的灶給打開,把油鍋也給同時準備好。
等面條差不多瀝干水分,放進油鍋里進行烹炸。
這個過程中也需要控制好油溫,要瞬間鎖住面條內水分,而不能讓面條吃入太多油,面條表面炸到有些焦黃就可以撈出。
馮一帆在煮面的時候,便把固定量的一縷面條團起來,這樣煮了之后再炸,會定型成類似方便面面餅的樣子,可以更好的方便儲藏。
這個過程并不復雜,只是確實會消耗一些時間,同時守著沸水、熱油,也確實是很熱。
不過餐館的后廚就是這樣,身為一個廚子要和熱鍋熱灶打交道,這些也就是必不可少要經歷。
前面餐館里,蘇錦榮看著林瑞峰練著切墩,時不時也會開口指點:“不要太用力,找到節奏,慢一點,對,找節奏,節,奏。”
經過蘇錦榮指點,林瑞峰也逐漸掌握到節奏,找到下刀的力道。
找到了節奏感,很自然切墩練習會變得相對輕松,而且速度也能夠緩緩提升一些。
這個早上,師徒倆就這樣有條不紊進行備料,為中午尤其是晚上進行各種準備。主要都是馮一帆處理,林瑞峰更多是基礎練習,偶爾也是給師父出一把力氣。
正當林瑞峰練著切墩,時間臨近中午時,幾個身影來到蘇記門外,探頭向蘇記里打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