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能找到那個人嗎?”主編發問。
“別煩我,我一定要找到地四個人,還有他手上的那束花,他肯定是躲在哪了。”
看到封恒對自己的語氣越來越惡劣,主編已經知道自己的形象在封恒的心中早已經大打折扣了。
罷了,現在只需要給他施加壓力就可以了。
其他的跟自己一點關系也沒有,反正自己也只是一個看戲的。
坐山觀虎斗。
是這個詞吧?
“稍微提醒一下,你還剩下二十分鐘的時間,而且你的油量應該快沒了吧?”
“我早就發現了,油箱一直在漏油,這也是典獄長安排你動的手腳吧?你這個瘋女人!”
封恒情緒逐漸失控,將自己代入角色之后,果然還是有點難受。
但是主編的回答,再次讓封恒越發的憎惡這個女人。
“不,這是我自己干的,我只是想讓游戲更加刺激而已,說起來計算你的路程還真的是有些麻煩,不過看來我計算的絲毫不差。”
“你從一開始就不想救我出去!從我在監獄里的時候聯系我,探望我以及給我準備手機和車,全都是為了把我送進這個游戲,你為什么要這么做!?”
“我的丈夫就是被你殺的。”
這句話說出口之后,封恒也從那股記憶中找到了源頭。
當初,正是因為主編的丈夫背叛出軌了主編,所以封恒所扮演的角色才會去選擇殺他,畢竟他當初也是追求主編的一個人,這個殺人動機,其中夾雜了很多特殊的情感。
但是歸根結底,封恒所扮演的角色流落到這種境地,也是主編一手造成的。
為什么?
如果當初封恒所扮演的角色殺了主編的丈夫,主編能夠及時制止,亦或者將其送上法庭,亦或者跟他斷絕關系,就絕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前面的事情跟現在的事情對比一下,很快就能發現共同點。
當初殺了主編丈夫的動機,僅僅只是他們的家事,丈夫背叛出軌了妻子,完全可以離婚,而扮演的角色可以在主編傷心至極照顧她,慢慢的情感就會發展起來,然后成為一家人。
到后來,殺小女孩的動機,也不過只是她虐待流浪貓,這種只有教管就能解決的事情,他非得上去插一腳,然后將小女孩殺了。
在之后的養老院的老太婆,只是因為辱罵,這種養老院院長出面調解,或者將護士轉移照顧其他老人,或者將老人轉移到其他地方就能解決的事情,他也是非得自以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然后去擅作主張剝奪他人的生命。
這前前后后的動機,如此看來確確實實是因為主編一手造成的。
再加上扮演角色的心理變態,以殺人為痛快,將自己自詡為“城市之光”。
“看你受苦真的是一件很令人愉悅的事情。”
“你閉嘴吧,廣播里好像又有聲音了。”
封恒仔細辨識了一下車載音響的聲音,臉色一變。
“是那個眼鏡男!”
“不對,小女孩!”
“老太婆?!”
“聲音越來越大了,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