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家里一個晚輩。”華榮回道:“她是搞生物科研這一塊的,跟你算半個同行吧,從小就對這一塊特別感興趣。”
聞言,宋澈也就釋然了。
將翠青蛇放回到玻璃柜,又在旁邊開了電暖燈給蛇烘暖,宋澈就徑直往隔壁屋子去了。
隔壁屋子,就是吳叔劉嬸的家。
此刻,屋大門正敞開著,里面擠滿了人群,顯得嘈雜喧鬧。
而殷老、劉相韜等人,正被居民們團團圍在中央。
華榮暗道大意,連忙擠開人群就往殷老的身邊靠攏。
他是緊張過頭了,居民們圍著人,只是在“各抒己見”。
“大家伙安靜一下,且聽我再說幾句。”
殷老擺擺手,一邊示意大家消停,一邊示意華榮冷靜,道:“大家也都知道了我的身份,我的根在這巷子里,要說我算是這的半個居民,大家該沒意見吧?”
“沒意見,老領導,大家伙都認可您。”
面對這位原生土著民,連最為潑辣的劉嬸都陪著笑臉。
雖然殷老沒有明確解釋自己的身份,但從跑去西北參軍這條線索,大家都猜到了殷老的老革命家背景,自然樂于攀上這層關系。
“那好,如今老吳巷面臨政府倡導的拆遷工程,可謂是處于一個革新的歷史時機,大家理當集思廣益,商量出一個總的方針對策。”殷老的話術還是很有些水平的,朗聲道:“我現在就想問各位街坊一句,你們當中,究竟有多少人是真心想接受拆遷的?”
居民們面面相覷,卻誰都沒有吭聲。
其實,宋澈對這些人的心態看得很清楚。
如吳碧君母女這種愿意拆遷的居民,占了絕大多數。
但行動上,他們很多人又未必肯承認。
他們在擔心,要是過早表露了真實想法,會影響到拆遷補償的談判。
就好比常規的商業談判,某一方過早的露出底牌,不免會陷入劣勢。
人之常情。
場面一度又尷尬了……
“我們家愿意的。”
忽然,在人堆里傳來了一陣婉音。
大家循聲望去,只見吳碧君居然率先打破了窗戶紙。
吳阿姨見狀,猶豫了一下,道:“我跟我女兒一個想法。”
“那好,你們有什么要求和想法嗎?趁現在講開了,我回頭可以幫大家向政府遞話。”殷老欣慰的看了眼吳碧君。
劉相韜只能在旁啞然苦笑,由著殷老玩這一出“無間道”。
“我們家的要求很簡單,如果補償房子的話,面積不要小于現在的三房一廳,如果補償現金的話,起碼能達到云州的平均房價水平。”吳碧君壯著膽子道。
有些人一聽就不樂意了,心說這小丫頭的要價這么低,回頭開發商萬一以這個為標準跟所有拆遷戶談判,大家的賠償額豈不是要受損?
“這個要求很合理嘛,怎么這件事就一直僵在那呢?”殷老明知故問的嘀咕道,扭頭問劉相韜:“難道開發商還想再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