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主要指通過針灸和氣功的結合使用,延長及補充人們每日每日睡眠過程中深度睡眠時間,從而實現抵抗衰老的效果。
覺補最早記載于《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比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這段記載的大致意思是,
“黃帝聽說,在遠古時代有修真得道之人,能夠掌握天地造化之機,把握陰陽變化的規律,運用呼吸吐納取天地精氣,懂得自我調節,使精神內守,保持形體肌膚青春不老,所以他們的壽命能夠長久,與天地同在,沒有終結之時,這是因為他們修養得道而使自己長生……”
宋澈對覺補術并不陌生。
爺爺宋老就經常修習覺補術,活到了一百零八歲。
而且在離世之前,宋老的身體狀況一直很健康。
以宋澈的望診眼力,都未曾發現宋老有任何要衰竭的預兆!
這個細節,始終讓宋澈有些難以釋懷。
人終有入土的那天,情理之中。
但問題是宋老為何在彌留之際沒有任何預兆呢?
猶如一棵樹在瞬間枯萎了一般。
這兩年來,宋澈也時常在思考這個問題,并且翻閱了許多古籍醫書,他漸漸懷疑,這很可能和宋老修習的延壽秘術有關。
尚教授看到宋澈的眉宇間透露出的傷懷,隱約也猜到了宋澈在緬懷爺爺,嘆息了一聲,道:“其實宋老應該對延壽方面的醫術很有心得,據我了解,覺補術等延壽法子有一個很顯著的特征,就是避免人在亡故之前經歷的衰竭階段。”
宋澈也贊同的點頭。
其實相比死亡,瀕臨死亡的那段時間才是最痛苦折磨的。
隨著身體機能的衰竭,那種眼睜睜看著生命在流逝的過程,無論死者還是親友,都是不可言喻的痛。
但覺補術等延壽法子卻可以有效的延緩甚至消除這個過程。
即便在臨終的當天,或許都可以體態安康,最后走得突然而又平靜。
通過這個分析討論,宋澈在猜測,霍家和趙家的兩位老爺子,之所以要介入中醫公會的換屆事宜,應該是想借機尋找到比覺補術更精妙有效的延壽途徑……
閑談之間,車隊們抵達了太平山的山頂。
不用說,這座山脈的風水地貌比起淺水灣更加的得天獨厚。
就是宋澈這個門外漢都看得出來,這里乃是澳港的龍脈所在!
車子駛上山頂,在環山道路上七彎八拐,最終駛向了一個城堡般的大型建筑體。
其實這就是城堡,殖民時期的澳港總督根據英倫風格所建造,總督走了,這里收歸澳港**,只租不售,如今被霍家的家主霍長盛租賃著。
根據狄天厚的說法,霍長盛基本不住在這,常年空置著,但他仍不惜重金的保有著。
因為從英國人到曰本人,每個征服澳港的勢力,都會在這插上旗幟。
隨著回歸,現如今插在澳港山頂城堡的旗幟已經是紫荊花了。
霍長盛就是要通過占據這個城堡,進而占據澳港的風水龍脈!
不過,進入這座城堡之后,宋澈并沒有立即見到這三位公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