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澈則專注的瀏覽起這份計劃書。
欄目名叫《杏林里》(暫定)。
很文藝也很貼切的名字。
光是聽到這名字,便能油然而生出一股華夏傳統國風的感悟。
至于欄目內容,很明朗簡潔,估計給宋澈看的只是一個大概。
正如騫志飛說的,這是一檔紀錄片形式的競賽類節目,可以稱之為“杏林里的華夏”。
紀錄,是要錄制展示那些天南地北的中醫的日常工作。
競賽,則是要讓這些中醫們最終匯聚一堂、比拼高下!
正如黎老提及的那樣,上頭指示宣傳部門打造這檔欄目,初衷就是為了提振中醫藥行業。
不過翻閱了一下,宋澈仍覺得欄目組或者說主管領導比較保守,因為欄目只是在央視第九套播出,而且還是在非黃金時間。
宋澈能理解他們的顧慮。
畢竟現階段,中醫仍存在著不小的爭議,甚至出現了將中醫妖魔化的跡象。
作為媒體,自然得盡可能的客觀慎重,把握好輿論導向。
尤其得避免有病人受節目影響而跑去拿中醫胡亂治病。
這個教訓,很多節目都犯過。
宋澈就曾聽說有個廣播類的中醫欄目,介紹了一種保護淋巴的‘偏方’,導致一個淋巴癌患者效仿,最終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而嗝屁了(其實就是沒錢,權當死馬當活馬醫了)。
事后,家屬一紙訴狀將這個欄目的主辦方告上法庭,總之一地雞毛,主辦方也賠了一大筆錢,欄目關門大吉。
騫志飛等欄目主辦者顯然也有這方面的顧慮,因此節目規則的第一條,就是要求‘中醫嘉賓’不得宣傳未經科學認證的中醫術。
“不得宣傳未經科學認證的中醫術……恕我直言,現今大部分的中醫術都是未經科學認證的。”宋澈苦笑道:“如果有這條紅線限制,恐怕我只能展示一些推拿手藝了。”
“宋大夫別著急,聽我給你解釋哈。”騫志飛笑道:“我們注明這一條規則,也是想盡可能的規避風險和麻煩,您知道,現在都是誰鬧誰有理,醫術和美食不同,吃壞了食物沒什么,用錯了醫術,那就是性命攸關的。”
“所以呢,我們的想法是希望你們這些中醫專家盡可能給大家普及一些中醫理論,比如讓人強身健體啊、延年益壽啊。至于如何治療那些大病乃至絕癥的中醫治療辦法,就不要提了。我們欄目組也不會出這種難題的。”
宋澈想了想,點頭道:“我理解。”
“你能理解是最好了。”騫志飛笑呵呵道:“而且除了中醫術,你們幾位中醫專家也可以給觀眾們推廣安利一些不錯的中藥品,這些中藥品的名冊,我們到時候都會提供給你們參詳的。”
宋澈看他說到這一茬就興致勃勃的,轉念一想,問道:“你們提供的這些中藥品,該不會是來自贊助商的藥企吧?”
騫志飛一噎,旋即臉色訕訕的道:“其實吧,我本人對錢也不感興趣的,只是想盡可能的給大家推薦一些良心藥。”
宋澈鄭重其事的看了他兩眼,就對他豎起了大拇指,道:“我看出來了,你們是要打造一檔良心節目。”
“沒錯,在這點上,我們是志同道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