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時候,試藥就是繞不過去的流程!
“中醫和中藥只是相輔相成,但本質上是涇渭分明的。當你要學習中藥的時候,就得做好犧牲自我的準備。”樂紹成自嘲一笑:“別人私底下都封我為藥王,其實我只是一個藥癡,我喜歡鉆研新的藥方子,當年就因為嘗試一個自己琢磨的藥方,差點都把自己毒死了,多虧了宋前輩搶救及時。”
“但無論我再小心謹慎,經年累月的試藥下來,身體垮了是必然的。這一點沒什么值得抱怨或遺憾的,這都是中藥人的必經之路,上古神農都能為了嘗試草藥而亡故,我們這些后代的中藥人,也都得有這樣的覺悟。”
宋澈聽得不是滋味,卻也忍不住肅然起敬。
這才是名副其實的中藥人。
其實,樂紹成大可以像大多數普通的中藥人一樣,只要跟著先人的經驗去循規蹈矩就行了,哪些藥方子安全、哪些藥方子有副作用,先人們基本都替后人們嘗試過了。
只要跟著先人的足跡,不止可以避免走冤枉路,而且已經很足夠在圈子里混得風生水起了,根本沒必要冒險去探索新路。
但這個唯利是圖的年代里,仍有很少很少的耿直人,他們愿意站在先人的基礎上去開拓進取……
“這年頭真正學中藥的人已經很少了,一大原因就是試藥難、風險大。西藥的研發不愁沒有試藥的對象,一方面他們給試藥者開的價錢高,另一方面西藥都是經過機器和藥學的推演而配起來的,起碼吃不死人。”樂紹成感慨道:“雖然我瞧不上西醫那一套,但仍得對那些敢于研發新藥的企業豎一個大拇指,哪怕這些企業都是為了后面更大的利益而去研發,但如果沒有他們的研發探索,西醫西藥的發展也會停滯不前。”
在這個觀念上,宋澈的看法和樂紹成差不多一致。
民間總有許多人詬病一些進口藥物太貴,特別是一些針對癌癥的救命藥。
但講道理,這些藥物都是人家藥企們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研發出來的。
而他們研發的支撐動力很純粹,就是為了賺錢!
總不能讓人家藥企們都爭當無償奉獻的慈善家吧?
又要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這在現實里完全不可能。
至于被廣大病人們稱頌的印度藥……沒錯,是價廉物美,但為何價廉物美,想必大家都清楚。
如果全世界的藥企都學習阿三,一個個都不去主動探索,就等著抄別人的作業,埋頭搞價廉物美的仿制藥,短期內看似病人們獲益了,長期來看,沒有了進步、沒有了革新,醫藥行業也將迎來滅頂之災!
或許還有人詬病藥企大可以把藥價定得便宜一些啊,但很多人忘了這世上有一個所謂的專利年限。
藥企們得趕在專利年限之內,盡量收回成本、獲取回報,這才能投入到新一輪的新藥研發中。
一旦專利年限過去了,更廉價的仿制藥就會全面接管市場。
而其實咱們國家在這方面已經做到了極致。
一方面華夏得遵守國際藥品專利的規則,一方面又不能眼看著病人們因為吃不起天價藥而慘死,所以只能盡量將一些救命藥納入醫保。
至于民間從阿三那邊代購來的廉價藥,大多是睜只眼閉只眼———不要懷疑,如果上面真的要下死手,那些代購者連一瓶印度神油都帶不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