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時不時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孩子的日常,也能讓宋澈等愛心人士獲悉孩子的近況。
等所有的協議和細則敲定之后,裘小姐在治療方案上簽下了名字。
剩下的,就是如何治療這孩子的五硬病了……對了,還得給孩子取個名字。
裘小姐對此一籌莫展。
宋澈提出了一個建議:“干脆就叫平安吧,和你的姓組合在一起,也算一份期許。”
裘平安、求平安……聽著還真挺貼切的。
“小平安,你一定要平平安安的。”
裘小姐第一次和孩子的小手握了握,臉上露出了會心的笑顏……
……
既然要把這個醫療事件搬上屏幕,那么就要將患者就診的原委和內情先闡述出來。
無非是還原裘小姐進醫院以來的經過。
這個新聞專業的任務,交給專業的欄目組負責就可以了。
而醫療專業的任務,則需要專業的宋大夫全權負責了。
不過,在這個節目舞臺上,光有主角還不夠,需要一些配角的襯托……欄目組首選的就是那些資深專業的西醫們。
孩子出生后的第五天,
會議室里,
兒科、內科、免疫科以及內分泌科等科室的專家們匯聚一堂。
商討過后,專家組的主要意見還是保守治療……大體就跟之前那位兒科醫生的觀點一樣,繼續觀察,靜待體溫是否能恢復正常,同時補充營養,如果出現什么病癥,就治療什么病癥。
當然,這個方案直接被宋澈否決了。
這么做,等于不是辦法的辦法,也等于將患兒的命運決定權交出去,任由老天爺來抉擇。
在宋澈看來,這么稚嫩的新生兒,承受不了任何一丁點病癥的摧殘!
因為他很清楚,一旦患兒出現什么病癥,這些專家們的第一反應肯定就是用抗生素!
其他的藥物,他們根本不敢用在一個連器官都還沒發育成型的早產兒的身上!
但是抗生素也不見得能好到哪里去。
從短期到長期的很多危害都是不可逆的!
其實,專家組的醫生們也知道這個提議肯定會被宋澈給否決的,但他們還是得硬著頭皮提一提,為了配合欄目組的要求,拍攝下他們為了孩子而拍案爭吵、據理力爭的畫面,這樣方能彰顯出醫者父母心的崇高品德。
按照一般的劇本,最終,我們的主人公宋澈會拍案而起、力排眾議,決定以我們華夏無所不能的中醫術去拯救新生兒,化腐朽為神奇,這樣也迎合了《杏林里》宣傳中醫文化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