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教授跟考古打多了交道,對這些歷史典故也是了若指掌:“后來成吉思汗戰死在西夏,部下們運送其靈柩返回大漠的路上,靈車行至這里時,車輪突然陷進沼澤地里,套上很多牛馬都拽不出來。護送靈車的將領回想起成吉思汗曾經說過的話,于是將其氈包、身穿的衫子和一只襪子安放于祭靈白室,后來幾經修繕,形成了八白宮,這也是成吉思汗陵的雛形。”
龍源妮恍然之后,又追問道:“那成吉思汗的尸骨到底埋在哪里?”
對這個問題,葛教授哭笑搖頭,宋澈幫忙解釋道:“如果誰能知道這個秘密,那幾乎可以躋身世界級的考古專家了。”
事實上,時至今日,成吉思汗的真正陵墓,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而且不止成吉思汗,元代的那些帝王,就沒有一個陵墓被發現的。
對此,考古學界有一種說法,認為元朝蒙古的風俗是流行天葬——在人死后將尸體運到指定地點,讓禿鷲或其他鳥類、獸類等吞食。
但這個說法根本得不到公認,元代蒙古的實力何等雄厚,怎么可能允許其帝王死后安葬的那么寒酸呢,最差的級別待遇,也一定會將其進行土葬并且配以豐富的殉葬品。
“這點,我和許多在河套地區以及鉆研元代考古的學者交流過,大家比較認同的觀點還是土葬,只是以‘地宮’的形式存在。”葛教授緩緩道:“蒙古貴族吸取了前朝歷代皇陵被盜的經驗,于是死后不起墳頭、不立墓碑,葬于地宮內后,還要牽過幾匹馬來將下葬的地方踏平,讓外人根本看不出來這里埋過人。”
“不但如此,在墓葬被踏平之后,有人會牽來一頭母駱駝和一頭小駱駝,當著母親的面將小駱駝殺死,把血淋在墓地上,再派士兵把守,等第二年地上長出草來的時候,把守的士兵就可以撤走了,沒有人能夠看出來先人的尸骨葬在了哪里。后人要祭拜的話就會牽著母駱駝過來,它在哪里停住并且悲鳴哪里就是先人的墓地。”
龍源妮直道殘忍,又問道:“那那些把守的士兵難道不會把消息傳出去么?”
葛教授又回道:“尸首埋葬在地宮以后,就會坑殺掉所有建造地宮的參與者,有野史記載,成吉思汗的地宮陵墓建造完畢后,用來守衛墓地的一千多名士兵和建造墓地的人全都被殺死了,目的就是為了不讓他墓地的具體位置泄露出去,以免心懷不軌之人前來打擾他在地下的安眠。”
一千多條人命,站在現代人的思維,簡直是觸目驚心、喪心病狂。
但想一想,成吉思汗征戰四方、屠城無數,死在他手上的人命都是以‘萬’為單位的。
可能也是考慮到生前拉的仇恨實在太多了,因此對于成吉思汗的埋葬點元代蒙古貴族封鎖得很嚴密,成了史學界的一大謎團。
不過,宋澈等人卻無意探索這個謎團,擺在他們面前的目標,是一個更久遠更神秘的上古遺秘。
到了旅游區后,眾人也沒閑情四處游逛,在葛教授的帶領下,去了景區附近的那一堆蒙古包。
這些蒙古包里住的都是當地的蒙古族人,從事的生意也主要是招待前來成吉思汗陵的游客。
葛教授一行人剛靠近,就看見一個壯漢正騎著馬驅趕羊群。
“巴彥兄弟。”
葛教授徑直對壯漢揮手打招呼。
叫巴彥的蒙古壯漢看到葛教授,先是一怔,旋即就興沖沖的從馬背上翻身下來,上前不由分說就給了葛教授一記熊抱。
“葛教授,好久不見了。”巴彥抱完還重重的拍了一下葛教授的胳膊。
蒙古族人大多好客又爽快,拍得越重,就表示越熱情。
但葛教授的老胳膊可禁不起這么捶打,當即痛得齜牙咧嘴,“巴彥兄弟,你可悠著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