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天涯活了八十歲,都沒有見過閣下這樣風尚高潔之人。你說的話,讓我自嘆不如。古獅城,是我記憶里永遠的年少青春啊……”
接下來,老大爺便侃侃而談,把關于遂安古獅城的許多詳細資料原原本本告訴了吳林他們……
其實,在現在的千島湖區域,曾經存在過不少古老的村落、城鎮。其中最出名的,是賀城和獅城,這兩座千年古城!
當新安江水庫蓄水前,上面曾要求對兩座千年古城進行推平和銷毀處理。
文物保護?不存在的。
畢竟那個年代,大家的口號是:“多帶新思想,少帶舊家具。堅決抵制古代腐朽封建朝廷的文化痕跡。”
但或許也是天意。
因為通訊落后,再加上溝通不到位。拆遷隊摧毀了賀城之后,距離蓄水大壩比較遠的遂安古獅城通知沒到位,等打算過去摧毀的時候,水已經快涌來了!
于是古城里的人倉惶搬家,負責毀城的人也趕緊撤退……滾滾江水,淹沒了古獅城。反而,完好地保留了曾經的一切。
這東坡·悠的主廚高天涯,往上數七八代,都生活在古獅城里。他自己也出生在古獅城,對那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十分的熟悉。
新安江水庫蓄水形成千島湖時,他都已經二十一歲了。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跟著父母一步三回頭地離開家鄉,在遠處的山頂親眼看到大水卷來,淹沒小城……
說到這,高天涯的臉上顯出滄桑的神色,仿佛沉浸在年輕時的記憶里。
帶著幾分寂寥,和懷念。
雖然還沒有講到正題,但吳林自然不會打擾,只是靜靜聽著。
連橘二十二都罕見的沒有搗亂,老老實實趴在他懷里,偶爾動動耳朵,似乎也聽得很認真的樣子。
高天涯嘆了一口氣,繼續講述古獅城具體的內部布局。雖然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對他而言那些畫面依然清晰得像是昨天一樣……
獅城有五座城門。
分別是東門(興文門)、南門(向明門)、小西門(康阜門)、大西門(靖武門)、北門(拱極門)。各城門之上又都建有城樓,城樓頂覆蓋巨塊石板,四面再砌之以磚,兩側開拱門,騎在城墻上。
城墻的西北角及北半段是循山而筑——也就是靠著五獅山,將此山作為一段天然的城墻屏障。也是獅城得名的原因。所以西北方位地勢高峻,尤為壯觀。
城內部有東街、南街、西街、北街、直街、橫街等主要街道。東街、北街與直街交會處為那個解放初期的縣署門前廣場,最是熱鬧。
在獅城里,主要有王、姚、余、方、胡、汪、黃等大姓大族聚居。這高大廚家里,也算是王家的一個遠親分支。民國時家里就有人投效了最偉大的黨,所以建國后各種資產也得以保留。
獅城作為古代徽州地界,也深受徽商和徽州文化的影響,能工巧匠無數,人文古跡極多。
北門有西廟,南門有城隍廟,直街西首有三圣廟,小西門烈橋頭有康王廟,大西門內儒學前有孔廟和東岳廟,規模都比較大……還建有多處節孝、功名、功德坊和各姓族宗祠等。
聽到這些的時候,吳林讓高大廚說慢點,先停一下,他趕緊用手機備忘錄記下來。
這可都是最最珍貴的一手資料啊!
到時候,系統要求的冒險簽到的十個著名地點,都需要先提前規劃好,從這里面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