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想勻幾支納米機器人,給依舊昏迷的幸存者用上,可陳翊飛連打好幾支都不見效果,搞得大家全都失去信心,紛紛拒絕羅胖子的好意……昏迷的幸存者不能說話,可筏子里還有他們的親友,已經蘇醒的幸存者看到小陳同志這個反面教材,打心眼兒里抗拒納米機器人,甚至懷疑那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納米機器人!
要注射可以,但只能注射冬眠素,這是所有幸存者共同的心聲。
但冬眠素一共只有二十支,不可能所有人都用上,公平起見,只能讓他們繼續昏迷,除非有生命危險,才能打一針冬眠素。
一群幸存者困守湖上之時,遙遠的大海之上,來自鷺島的飛艇正在云下疾飛。
艇上,老劉叔極目遠眺,忽然看到褐色的地平線,出現在藍色的海面盡頭。
“大伙都警醒點兒,馬上就到陸地了!”
“知道了!”幾個老伙計紛紛回應。
原本老劉叔打算一個人過來,可是拿到飛艇之后,因為一些變故不得不增添人手,于是老劉叔帶著另外幾個老家伙上了飛艇,踏上遠行救援之路。
之所以來的都是老人家,是因為這一次的疫情非常奇怪,居然是以年輕人發病居多,十四至四十歲最多,低于十四或高于四十,發病率大幅度下降,而且是年紀越大越沒有事。
由于時間太短,直到目前為止,鷺島仍然不不清楚發病的具體原因,但統計數據為鷺島決策提供了方向。
另外,薛毅飛的建議也起了不小的作用,那些不發病的,絕大多數都有從軍經歷,而且都接受過細胞融合。
如果說這只是巧合,那也未免太巧了些。
對于鷺島來說,這一發現非常重要,何宇辰立刻著手調整,各個重要崗位不是換上年紀大些,老成持重的人,就是換上接受過細胞融合的人。
就這樣,原本的單人行動,變成了老年天團。
不過沒關系,飛艇比想象中大得多,把失事飛船上的人全都接上來都沒問題。
飛艇脫離海面,進入陸地上空,沒多一會兒,就把一望無際的大海拋在身后。
從空中俯視大地,片片森林與草原之間邊界分明,湖泊河流點綴其上,飛鳥騰空巨獸徜徉,好一派自然風光。
想當初,大伙剛到鷺州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樣的景象,這一轉眼就是幾十年,回首往事,老劉叔不禁感慨萬千。
可也不是走到哪里,都是一派自然風光,沒多一會兒,就看到了不怎么和諧的景象:一只驚慌的雷蜴突然沖出森林,這只身高不下20米,體長接近40米的大家伙,好像一艘失控的飛船,在茂盛的草原上橫沖直撞。
雷蜴是鷺州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之一,成年雷蜴幾乎沒有天敵,要不是幼體生存不易,只怕鷺州早就成了雷蜴的天下。
想當初,殖民艦隊沒少和這東西打交道,哪怕身在半空,老年天團也能想象到雷蜴狂奔時那種大地震顫的場景。
可到底是什么讓堪稱鷺州霸主的雷蜴如此驚慌?
幾秒鐘后,答案揭曉,茂密的叢林之中,一片褐色的浪潮蜂擁而出,它們像狂風,像海嘯,瘋狂地追逐奔逃的雷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