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心而論,星際殖民實際上就是一場耗時持久的資源爭奪戰,是智慧文明發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結果。
從本質上說,兩個毫不相干的星際種族同時看上同一顆家居星,相當于兩個賊同時把手摸進同一個苦主的兜里,還準備為苦主的歸屬權大打出手,
而這,就是鷺州如今的現狀。
“那要是徹底改變鷺州的大環境呢,是不是就能阻止外星人了?”何宇辰問。
寧曉龍有點懵,說話時小心了許多:“理論上是這樣,但是實際怎么個情況誰也說不清楚。”
何宇辰抿了抿嘴,謹慎地斟酌字句:“我們準備了一個計劃,暫時命名為‘冰河計劃’。”
他把計劃的內容簡單說了一遍,引得眾人一驚愕不已,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星際殖民時代,一個最重要最普遍的常識,就是越偏遠、越荒涼的行星環境越穩定。
那里沒有龐大的水系,沒有厚實的大氣,更沒有脆弱的生態系統,隨便怎么折騰都是那副死氣沉沉的樣子。
改變?
不存在的。
宜居星就不一樣了,不僅數量稀少,而且宜居環境極其脆弱,只要與任何一種天文級災難沾邊,就是立馬完蛋的下場。
比如超新星爆發;比如恒星耀閃,那真是碰上就死磕上就掛,完全沒有半點商量的余地。
不僅外界的恒星老爺們難伺候,宜居星本身也不是什么好脾氣,暴躁且又傲嬌,小行星撞擊、大規模地震、大范圍火山爆發、溫室效應,甚至某一類動植物的強勢崛起,都有可能導致宜居星環境大變,生態體系長期徘徊于崩潰邊緣。
這玩意破壞容易恢復難,動不動就是幾百上千萬年的恢復期,慢得令人發指。
薛毅飛不清楚其他殖民星的情況,但他知道地球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五次生命大滅絕,最嚴重的就是二疊紀生物大滅絕,持續時間長達四千多萬年。
小規模滅絕事件就更不用說了,簡直就是數之不盡,比如滅絕了猛瑪、劍齒虎等史前生物,持續時間一千三百余年的“新仙女木事件”。
這種小規模的氣溫波動不至于毀滅整個生態圈,但對部分生物的影響是毀滅性的。
何宇辰耐心地等了一會兒,讓大家消化消化,然后才解釋幾句:“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計劃的核心之一,是以低溫壓縮棕狼的活動范圍,從而控制棕狼的種群,為徹底消滅棕狼創造條件;核心之二……”說到這里,他看了寧曉龍一眼,“是大幅度改變鷺州星的大環境,讓鷺州看起來不像一顆宜居行星。”
寧曉龍眼神都變了:“你覺得可能嗎?”
“我也知道幾率不大。”何宇辰說,“但是總得試一試吧?萬一有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