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這個消息,薛毅飛整個人都不好了,只聽說過殖民船落地變作城市,從沒聽說過再把殖民船折疊起來,重新飛上太空。
與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比起來,老薛絕對稱得上見多識廣,連他都沒聽說過的事,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
為此,老薛還特意跑去現場看熱鬧,等到了地方才發現,殖民船四周的建筑全都推平了,一溜重型吊機一字排開,分別吊住甲板的不同位置。
殖民船內部,同樣安置了大量吊機。
好家伙,原來根本不是憑殖民船自身的動力折疊甲板,而是以外力協助!
問題來了,這么干到底能不能行?
現場指揮一聲令下,所有吊機同時啟動,但起吊的速度卻慢得令人發指。
現場指揮時刻關注著每一臺吊機的情況,但凡出現出力不均的現象,就會立刻予以糾正,保證所有吊機出力一致。
一塊長二百多米,寬也有近百米的甲板緩緩脫離地面,翻轉,折疊,前后花了半個多小時,才安放到指定位置,以各種輔助設備牢牢固定。
接下來是與之相鄰的另一塊甲板,工程隊像搭積木一樣逆向拼接甲板,每塊甲板的順序都不能搞錯。
各個甲板之間有完整的鎖止裝置,但這東西必須幾塊甲板全部到位才能鎖住,因而必須使用輔助設備,等自身的鎖止裝置起作用了,再把輔助設備拆掉。
幸好殖民艦的數據庫里有完整的殖民船圖紙,否則根本沒法折疊飛船……這也是人類的傳統之一,新的殖民星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須建造幾艘殖民飛船,繼續向深空前進,繼續尋找新的家園。
從人類發明殖民船到現在,也就鷺州腦洞大開,想了個重新折疊的主意,因為這事兒,名不見經傳的鷺州,說不定有機會載入人類殖民深空的史冊。
前后耗費整整一個多月,龐大的飛船總算拼裝完畢,許多甲板都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復位,不得不拆下來重新拼接,不然還能再快一些。
有了完整的飛船,剩下的就是各種測試檢修,等測試完成,小半個月又沒了。
這還沒完,為了讓龐大沉重的飛船順利起飛,還要給飛船臨時加裝反重力引擎,避免飛船在起飛過程中出意外。
一切準備就緒,殖民船終于迎來了起航的時刻。
讓所有人都蛋疼的是,飛船居然是單獨升空,而不是先讓民眾登船——凡是能飛上太空的飛行器都叫飛船,但并不是所有飛船都能跨越星際空間。整個鷺州只有星宿號的殖民船有這個能力,其他的飛船,不過是行星和太空之間的交通艇罷了。
對于這一點,殖民局也有自己的考慮,還是那句話,以防萬一。
等飛船順利升空之后,還得再檢測一陣子呢,直到解決了所有問題,才用飛船把民眾送上殖民船
費事是肯定的,可一切都是為了安全。
何宇辰敢這么干,也是因為星宿號每隔一段時間,就能收到來自友軍的情況通報,大致掌握外星艦隊的位置,若非如此,借何宇辰幾個膽子,也不敢這么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