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毅飛一臉無奈:“跟以前一樣,什么消息都沒有。”
淵州戰役結束之后,艦隊奉命撤回東馬星,薛毅飛等人也隨著暴風號到了這里。
換成和平時期,這批人直接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可現在是戰爭時期,人馬星早就進入緊急狀態,所有星際航班全部停運,大伙一到地頭就困在這兒了,哪兒也去不了。
好在東馬艦隊還算有點良心,沒把這批人拋在一邊,而是給了幾個選擇。
一是特招身份繼續留在陸戰隊,做一些后勤支援工作,也可以說是陸戰隊的預備人員。
二是離開艦隊,根據東馬星的安排,和這里的民眾一起疏散。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講一講東馬星目前面臨的局面。
打完淵州戰役之后,東馬星域沒再發現成規模的魚眼艦隊,但是北馬方向簡直就是一日不如一日,再加上東馬星域內還有許多零散的魚眼戰艦,軍區決定防患于未然,對隸屬東馬星管轄的所有殖民星下達了戰備命令。
簡單點說,就是全面動員,預備役集結轉為現役,徹底疏散民眾,工業生產全面轉向軍工,各種大型掩體、隱蔽陣地、特殊裝備全部提上日程。
東馬星更是從數據庫里找出數百年前的設計圖紙,把所有家底全都掏出來,誓要將東馬星打造成一座超級堡壘。
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陳翊飛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一份數百年前的圖紙,還跟寶貝似的一個勁顯擺?
可實際上是這樣么?
或許圖紙上的武器裝備已經過時,但人類選擇殖民星的標準一直都沒變過,衛星加行星更是殖民艦隊的最愛。
而這份圖紙,就是按照一星一衛模式設計出來的標準方案,還是那種模塊快拼接方案,看哪里不順眼,把哪里換掉就完了。
比如將激光矩陣替換為高能光束炮;比如增加電磁炮的比例;比如大幅度增加內藏核彈的武裝衛星。
薛毅飛等人參與的,就是位于遠月上的防御工程。
不過老話說的好,破壞容易建設難,軍方非常清楚一味的防御不是辦法,所以疏散和防御工程只是最后的手段,真正的重頭戲還是動員和擴充艦隊。
或許在某些人眼里,組建新的艦隊才是王道,擴充舊有艦隊的做法太過保守。
但是呢,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新艦隊的組建涉及到方方面面,說組建簡單,不過上嘴皮碰碰嘴皮的事,但實際上呢?
首先人員你得有吧?陸軍倒是好辦,街上隨便拉幾個人都能臨時頂一頂,艦隊就不成了,每一個崗位都需要足夠的專業知識,而且很多東西都是軍方獨有,就是符合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來了,也得好好學一陣子,徹底吃透業務知識,才能拿到上崗資格。
注意,這還只是拿到上崗資格,而不是成為一名合格的艦員!
不過問題不是很大,畢竟是星際時代,民間不缺星際運輸企業,而且這樣的企業往往都有軍事背景,其成員都要定期參加軍訓,一旦接到動員令,船只即刻轉為軍用,船員即刻轉為艦員。
民轉軍無縫對接,沒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