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彈很難達到這種效果,光束炮也要費不少力氣,可用核彈就簡單了,找準位置轟就是了。
為了防止誤傷己方人員,核彈的落點比較靠前,再加上敵艦內部已經徹底失壓,無法形成沖擊波,從而保證人員的安全。
缺了半艘船,敵人的進攻強度明顯下降,陸戰隊趁機展開反擊,很快控制了外圍,進而非向內部進軍,幾個小時后,終于將殘敵清巢一空,勝利與潛入人員會合。
封鎖區始終是敵人的進攻重點,潛入人員在這幾個小時里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后來為了阻擊敵軍,甚至不惜炸毀通道。
薛毅飛等人面臨的問題不僅是敵人,還有艙室的安全。
魚眼人沖不破封鎖,干脆打起艙室的主意,打算破壞艙壁進入封鎖區,好在無人機及時發現險情,戰士們及時打了一波反沖鋒,這才將敵人的意圖扼殺在萌芽之中。
戰士們不敢再死守封鎖區,不得不執行彈性防御戰術,擴大防御范圍,及時破壞敵人的各種意圖。
彈性防御的效果不錯,可潛入人員就那么多,就算有無人機提供準確情報,依舊忙了個腳打后腦勺。
到后來敵艦失壓,敵人也認識到確實無法沖破阻擊,這才降低進攻力度,改強攻為圍困。
直到這個時候,薛毅飛才有時間仔細琢磨敵人的動機。
從敵人的變化上來看,敵人破壞艙壁的目的應該不是被俘人員——即不是想奪回被俘人員,也沒有危害的意思,而是單純的想進封鎖區。
否則,敵人不會在這個時候放棄進攻。
嗯,不管怎么說,封鎖區始終在己方的控制之下,已經找到的被俘人員算是救回了一半兒。
為什么不是全部?
因為被俘人員還裝在半透明的繭袋里面!
老薛已經試過了,用裝甲上的探測設備觀察,可以看到每一個人的體溫和心跳,甚至連備注的流動也能觀測到。
可他同樣試過了,不管用什么辦法,都叫不醒他們。
另外,被俘人員的心跳明顯低于常人,平均每分鐘只有二十幾次。
綜合判斷,應當是魚眼人用了什么辦法,令他們進入了冬眠狀態。
**冬眠,遠程輸送,這樣的念頭進入老薛的腦海,讓他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許多不良聯想。
魚眼人不會是要拿被俘人員做**實驗吧?
這個問題根本不用回答,人類抓到魚眼俘虜沒做**實驗嗎?沒少做才是正確答案。
同理,魚眼人怎么可能不研究人類?
薛毅飛根本不用往深里琢磨,就能猜到所謂的研究到底是怎么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