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流逝,敵后的人類戰艦逐漸分成兩條戰績,一條沿著來時的路,一步步向人馬星方向推進;另一路則與之相反,不斷深入敵境,尋找本就屬于敵人的行星。
以往摧毀的都是淪陷行星,摧毀行星的同時,也摧毀了人類再次殖民的希望,若沒有人工干預,行星上的生態系統需要數百上千年,才有可能稍稍恢復。
既然是人類先占下的行星,那么不管從哪方面來說,這些行星都必然屬于人類,如今被迫毀掉,這筆賬必定要記在魚眼人身上。
因此,大伙心里都憋著一股勁兒,都想深入真正的敵境,給予敵人更多的打擊。
既然要打,那就必須打疼魚眼人,讓他們讓住這個慘痛的教訓,令他們再也不敢覬覦人類的地盤!
沒人知道敵我之間的分界線在哪里,但包括暴風號在內的七艘戰艦,已然脫離已知星域,正式進入陌生星域。
身在北馬星域,艦隊起碼知道哪顆行星宜居,哪顆行星荒涼,可到了陌生星域就不一樣了,除去知道恒星的位置,其他的一切都是空白。
七艘戰艦的航向不同,航線有別,面對陌生的空域,他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以各種技術手段探測前方恒星的位置,觀測它們的信息,分析最有可能有出現宜居星的恒星,然后抵近觀測。
整個過程非常繁瑣,艦上的巡天鏡在尋找宜居行星的過程中立下了大功——0.4光年是理論上的最遠觀測距離,但是請注意,這實際上不是觀測距離,而是偵察距離!
二者有什么區別呢?
簡單點說,偵察距離必須能看清目標上的情況,0.4光年是巡天鏡達到人臉識別的最遠距離,而不是說距離再遠就什么都看不見。
如果單純只是分辨是否存在宜居行星,三五光年毫無問題,就是十幾二十光年,也能看出一點端倪。
這就大大節省了尋找目標的時間,而且遠距離觀測目標,安全保障大大的有,幾乎沒有碰上敵軍的可能。
暴風號的第一次觀察毫無收獲,巡天鏡把十光年內的七顆恒星全部觀察一遍,行星找到了二十幾顆,卻沒有一顆宜居行星,也沒發現魚眼人的身影。
別以為魚眼人只會侵占宜居星,萬一在不宜居的行星上也有基地呢?
這可不是開玩笑,任何一個走入星際時代的文明都不簡單,在虛空中生存是步入深空的基礎能力。
另外,在荒涼的星體上構建基地也是。
所以,魚眼人很可能在空曠荒涼的行星人構筑幾個秘密基地。
如果說星系是宇宙中的孤島,那么宜居星就是行星中的明珠,它們數量稀少,但地位超然,是所有文明都極為關注的存在。
毫不夸張地說,占據了宜居行星,就等于把位置向所有人公開,被皮骨人找上門兒是早晚的事。
相比之下,構筑在荒涼行星上的基地就不一樣了,既機密又隱蔽,那么多無人行星,除非皮骨人的數量能塞洪滿這片星域,否則還是別指望了。